1944年,29岁的战士张思德在烧炭时牺牲,警卫队长想就地掩埋遗体,不料毛主席震怒:“马上挖出来,保护不好他的遗体,就撤你的职!” 张思德1915年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那地方山多地少,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小就帮父母干活,种地放牛啥的都干,练就了一身力气。1933年红军到当地,他看到部队帮穷人,就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那年10月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伍后,他被编入红四方面军,很快就上战场,打仗时冲在前头,经历了不少硬仗。 长征开始后,张思德跟着部队走,1935年翻雪山过草地,路上苦得很,他右腿负过伤,但简单包扎就继续前进。途中他多次帮战友,试吃野菜啥的,避免大家中毒。到陕北后,1936年10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在部队干警卫工作,当副班长啥的。站岗放哨,他总是一丝不苟,同志们都觉得他靠谱。 1940年春,张思德调到中央军委警卫营,当通信班长,负责传文件啥的,骑马跑山路,确保消息准时送到。1942年部队整编,他进了中央警卫团一连,不久调到延安枣园警卫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他干活勤快,喂马挑水烧火都抢着做,同志们说他不怕累。毛主席看他这样,给他起了“小老虎”的外号。1944年,他主动报名去安塞县农场参加大生产运动,主要烧木炭支援前线,谁知就出了事。 张思德的一生不算长,但每一步都踏实。他从穷小子变成红军战士,再到警卫人员,总把集体利益放第一。参加长征时,他负伤不退,警卫工作时吃苦在前,这种作风让大家佩服。烧炭时他还想着让战友歇息,自己多干点,这就体现了他的本色。 烧炭事故与毛主席的指示 1944年9月5日上午,张思德和小刘、小白在安塞县石峡峪村炭窑干活。窑里空间小,干活不方便,他就让小刘出去歇会儿。没想到窑突然塌方,小白被他推出去脱险,他自己被埋了。同志们听到呼救赶来,但不清楚位置,不敢乱挖,只能慢慢用手扒,进度很慢。村干部派人去县城报告中央警卫团。 张思德两年前调到中央警卫团,因为打仗勇敢、品行好。不久他去枣园内卫班,负责领导警卫工作。他工作踏实,吃苦耐劳,领导和同志都喜欢他。1944年他报名大生产,到农场烧炭,本是为支援前线,谁知发生意外。 警卫队长古远兴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听后沉痛,说前方打仗死人没办法,但后方生产不该这样。他问张思德现在在哪,古远兴说还压在窑里,打算挖出来就地埋。毛主席不同意,指示马上挖出来,派人守好,怕狼啃了就撤职。还说古人讲究落叶归根,不能扔在野外,要清洗遗体,换新军装,运回延安开追悼会,自己参加并讲话。 同志们按指示加快挖掘,好几个小时才挖出遗体。遗体清洗干净,穿上新军装,装棺护送回延安。这件事体现出对普通战士的重视,毛主席的指示不光是处理遗体,还强调尊重牺牲者,避免草率。 这个指示让大家看到,领导对战士的关心不是空话。古远兴本想简单埋了,但毛主席坚持保护遗体,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张思德的牺牲虽是意外,但处理方式让事件更有意义。 追悼会及长远影响 9月8日下午,追悼会在凤凰山下枣园操场开,千多人参加。毛主席到场,发表讲话,这篇讲话就是《为人民服务》。讲话强调为人民利益牺牲的精神,死得重于泰山。同志们听了很受触动。 张思德的事迹和讲话很快传播开,大家在工作中学习他,吃苦在前,生产更努力。1945年党的七大通过决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作为根本宗旨。从此,这成为党员的使命。
1944年,29岁的战士张思德在烧炭时牺牲,警卫队长想就地掩埋遗体,不料毛主席震
小史论过去
2025-08-18 12:21:09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