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突发!普特会刚结束没24小时,美方突然宣布一重磅消息,莫迪倒吸一口凉气:中方成最大赢家? 信源:澎湃新闻——“普特会”谈近3小时,“大阵仗”有玄机 就在普京与特朗普会谈落幕不到一天,新德里传来消息,原定于8月25日举行的美印第六轮贸易谈判,被美方单方面无限期推迟。这本是双方在8月27日关税大限来临前的最后一次沟通机会,谁知华盛顿却直接关上了谈判的大门。美方给出的理由简单粗暴:既然已经对印度商品加征了50%的惩罚性关税,再谈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这番表态背后,真的只是贸易摩擦那么简单吗? 经过这场峰会后,莫迪政府突然发现,自己被推到了一个异常艰难的十字路口。华盛顿的施压清单清晰而致命,招招都冲着印度的命脉而去。能源上,必须停购俄罗斯原油,为美国的页岩油气让路;市场上,必须对美国的小麦、玉米、乳制品等高度敏感的农产品全面开放;金融上,则要彻底放开服务业。 这每一个要求,都精准地踩在了莫迪的痛点上。开放农产品市场,等于动摇了他赖以执政的农村基本盘,更何况廉价的俄罗斯石油是印度实实在在的经济生命线,莫迪政府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在关税战本就引发国内不满的背景下,对美国做出任何妥协,都可能让莫迪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但可若是断然拒绝,又将面临与美国关系彻底破裂的风险。 华盛顿选择此刻发难,时机选得极为微妙,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普特会”之后,印度的战略价值打了折扣。特朗普对外宣称,暂不考虑通过打压印度的石油进口来向俄罗斯施压,这等于宣告印度作为地缘杠杆的作用大大下降。而印度此前在印巴对抗中的表现本就让华盛顿失望,其国际分量有所削弱。如今,美国的意图再明确不过,就是要逼这个“价值下降”的盟友,彻底倒向西方阵营,老老实实地充当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棋子。 不过,这股由“普特会”引发的冲击波,远未在南亚次大陆停歇,很快就扫向了欧洲。当美俄两国领导人坐在一起时,这场会晤表面上是为了解决俄乌冲突,但欧洲各国心里都清楚,这更像是美俄在他们头顶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自从俄乌冲突爆发,特别是“北溪”管道被炸之后,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工业体系就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德国总理朔尔茨不久前率领庞大代表团访华,就被外界解读为是在寻找“最后的庇护”。 对美国两党而言,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共识,那就是绝不能让莫斯科与布鲁塞尔走得太近。因此,特朗普策划这次会晤的核心目标,并非要达成什么实质性协议,而是要维持一个俄欧相互牵制、持续对抗的脆弱平衡。这样一来,美国才能把战略资源从东欧的泥潭里抽出来,集中精力去应对中东和印太的麻烦。 当然,莫斯科也没闲着,普京在敲定与特朗普的会晤后,第一时间就向莫迪通报了情况,紧接着又宣布了访印计划。这一系列动作,等于给被美国逼到墙角的印度开了一扇战略后门,提供了一个喘息空间,避免其完全沦为华盛顿的附庸。 就在“普特会”的新闻铺天盖地之时,特朗普还在白宫接待了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领导人。在这次看似不起眼的调解背后,和平协定里还藏着一个关键条款,美国企业将获得阿塞拜疆境内赞格祖尔走廊长达一个世纪的运营和管理权。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一直热切期盼打通这条战略走廊,它能将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等突厥语系国家连为一体。原本土耳其本应是这场大戏的主角,谁知美国却半路杀出,直接抢走了主导权。而且无论是最初选址阿联酋,还是后来改到阿塞拜疆,“普特会”的地点都有意绕开了土耳其。当埃尔多安得知消息后主动提议搞个四方峰会时,他的热情被美俄双方直接无视了。 这些年,土耳其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中左右逢源,玩得风生水起,甚至一度逼得特朗普政府为拉拢它而牺牲库尔德盟友。但当真正的大国交易摆上台面时,这个曾经精明的博弈者,彻底被核心议程抛弃,沦为了一个旁观者。 说到底,“普特会”不是一次简单的双边会谈,它以牺牲部分次要盟友的利益为代价,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收缩和重心转移。在这场权力洗牌中,印度陷入了两难,欧洲的战略自主更显无力,而一直试图扮演关键角色的土耳其,则成了那个梦想破碎的最大失意者。棋盘之上,有人失意,自然就有人得意。那么,这场精心布局的大戏,最终便宜了谁?印度媒体的担忧,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月亮]突发!普特会刚结束没24小时,美方突然宣布一重磅消息,莫迪倒吸一口凉气:
冰枫看历史
2025-08-18 14:59: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