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这位在半导体领域堪称传奇的人物,亲手缔造了台积电这个全球芯片代工的巨擘,

探修説 2025-08-18 16:42:29

张忠谋,这位在半导体领域堪称传奇的人物,亲手缔造了台积电这个全球芯片代工的巨擘,带出了蔡力行、刘德音这些行业大拿,对半导体行业的门道,那可谓是了如指掌。他此番言论,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毕竟,半导体产业确实是个超级复杂的体系,从芯片标准制定、软件编写,到光刻机制造、高纯度材料供应,再到高端代工,每一个环节都像是精密仪器中的关键齿轮,缺了哪一环,整个产业机器都可能运转不畅。 张忠谋说 “关键设备靠西方”,却忽视了中国企业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速度。中芯国际仅用三年,就将 28 纳米良率从 60% 提升至 98%,国产芯片在华为设备上的装机量突破 40%,比去年翻了一番。 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中芯国际 55 纳米芯片报价比台积电低 30%,华虹的嵌入式存储器代工价格只有三星的一半,这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目前中国半导体产业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ASML 的 EUV 光刻机全球独家,日本信越化学的光刻胶市场份额超 90%,美国 Cadence、Synopsys 在 EDA 的垄断地位也一时难以撼动。 上海微电子的 28 纳米光刻机虽已进入量产验证阶段,但和 ASML 的 EUV 相比,还有好几代的差距。EDA 工具方面,合见工软推出的全流程数字 EDA 工具,在性能和生态上与国际三巨头相比,也存在不小的差距。 但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和勇气。上海微电子的 28 纳米光刻机已用于晶合集成量产,中微半导体 5 纳米蚀刻机获得台积电认证,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更让人欣喜的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成果,当中微蚀刻机与沈阳拓荆的薄膜设备、上海精测的检测仪搭配,整套产线国产化率突破 70%,这显示出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在通过协同合作,不断提升整体实力。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美国对中国封锁通信技术,结果催生了华为的 5G 技术。如今,芯片战打响,看似艰难,实则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机遇。 看看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数据,大陆市场占比 28%,首次超过台湾地区。应用材料公司 35% 的营收依赖大陆客户,当中国客户转单国产设备,其股价单日暴跌 11%,这足以说明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影响力和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 半导体战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出胜负的,它考验的是耐力和决心。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每一次突破,都在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游戏规则。合肥晶合集成车间里,那条用国产设备搭建的 28 纳米产线,正以每月增产三万片的速度,默默重塑着全球芯片版图。 张忠谋,你看到了吗?中国半导体不是没有机会,机会就在眼前,我们正在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咬紧牙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中国半导体,加油!

0 阅读:10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