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帝威武!签令将9月3日的纪念日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纪念日",不得不佩服,普京敢想敢干,乃一条硬汉! 2023年6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大笔一挥,签署法令将9月3日俄罗斯纪念日的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二战结束纪念日”。 普京用他一贯的硬朗作风告诉世界,历史叙事的话语权,俄罗斯不仅要掌握,更要主动出击,精准定位。 俄国家杜马更是在法案解释性文件中直言不讳:更名是对日本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联手西方发动俄日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不友好行动的反制措施之一。 不过,俄罗斯的怒火不是凭空而来,自2022年俄乌危机升级,日本紧跟美欧脚步,对俄挥舞制裁大棒。从冻结资产、限制贸易到禁止服务,制裁层层加码。 更令莫斯科恼火的是,2022年4月,日本外交蓝皮书竟将争议已久的南千岛群岛,明确标注为俄非法占领领土,撕破了多年模糊处理的窗户纸。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立刻跳脚,他忧心忡忡地表示,此举不仅会煽动俄罗斯国民的反日情绪,还可能会煽动日本国民的反俄情绪,要求俄方妥善应对,避免国民之间产生无益的情绪性对立。 然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的回击更是硬气十足,直指东京不愿正视历史,企图将对过去所发生事件的歪曲观念强加给别国,并强硬宣告:企图从外部施加影响的做法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俄日围绕一个纪念日名称的激烈交锋,深刻揭示了历史记忆在国际政治角力中的核心地位。9月3日,这个日子本身就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沉重分量。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正式签署投降文件。次日,9月3日,被当时的中国政府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的巨大牺牲,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最终迎来了洗刷百年屈辱的曙光。 这场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殖民奴役中国的野心,也奠定了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历史的回响在东亚上空并不和谐。俄罗斯此次刻意强调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胜利,像一把锋利的刀,精准地刺向日本在历史认知上的敏感神经与模糊地带。 日本社会对自身战败根源的理解长期存在令人费解的三重分裂,一派勉强承认败于中国,却归功于美英苏援助,一派固执认定只败于美国的原子弹,更有甚者竟荒谬鼓吹日本战胜了中国,将侵略行径美化为胜利。 这种扭曲认知的根源盘根错节,与战后美国对日改造策略密切相关,为减少伤亡并遏制苏联,美国保留了天皇制,庇护了岸信介等战犯势力,更将战争叙事重心从大东亚战争扭转为以美日对决为核心的太平洋战争。 并且,这一转向影响深远。日本在败于美国的单一史观灌输下,形成了对美从属意识。 与此同时,一种精心构建的受害者叙事在国内悄然成型并占据主流,聚焦广岛长崎的核爆创伤、东京大轰炸的惨烈,却系统性地淡化、遮蔽日军在亚洲尤其在中国的侵略暴行。 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尔犀利地指出,日本通过强调自身苦难,巧妙地将和平国家身份与战争责任切割,甚至将责任转嫁为和平愿景的一部分。 于是,加害者摇身变为受难者,中国战场十四年的血泪牺牲与艰苦卓绝的抵抗,在国际叙事中被无情地边缘化了。 日本学者纐缬厚痛心地揭示:日本保守政客对战争责任的普遍淡薄,其病灶深植于未受清算的天皇制土壤,以及将裕仁包装为结束战争功臣的圣断叙事神话中。 更令人愤慨的是,在卖惨的同时,日本右翼对铁证如山的加害事实却极力否认或淡化。右翼学者藤冈信胜公然鼓吹战斗状态下的合法杀戮,妄图抹杀南京大屠杀。 如今,世界迎来二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普京早已落子布局。俄罗斯通过将对日本军国主义胜利写入国家纪念日名称,不仅是对当前日本政策的强力回击,更是对历史真相的一次庄严重申。 它迫使国际社会,尤其是日本,必须直面一个被其长期回避或扭曲的核心事实,军国主义日本的最终覆灭,是包括中国、俄罗斯人民在内的反法西斯力量并肩浴血奋战的结果。 普京用最硬汉的方式提醒东京,若继续将自身命运绑在美国战车上,沉溺于选择性遗忘的历史幻梦,不仅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尊严,更将失去在动荡世界中清晰定位未来的坐标。 参考资料: 反制日本!普京签令把这一纪念日名字改了——光明网2023-06-25 78年前的今天,我们胜利了!——新华社微信公号 2023-09-03 张士伟:日美歪曲中国抗战的叙事遗毒,为何在海外流传了80年——观察者网 2025-08-12
普京大帝威武!签令将9月3日的纪念日名称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改为"对日本军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8-18 17:00: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