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自豪,中国菜就是新的乒乓外交”】#从业人员称中国菜或成新的乒乓外交# 在新加坡连城街,重庆烤鱼的麻辣鲜香、新疆烤串的孜然风味、广西螺蛳粉的独特酸辣交织成一幅流动的中国美食地图。
英国广播公司(BBC)17日发文称,中餐在海外正迎来高光时刻,而在华人占比超四分之三的新加坡,这种态势体现得格外明显。
文章写道,当Labubu风靡全球、人形机器人彰显中国科技实力、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城市惊艳各国游客,中国软实力的上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一背景下,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餐大步迈向世界,自然不足为奇。而在推动国际社会深入理解中国的进程中,一桌地道的中餐或许正是最具亲和力、却被低估的文化桥梁。
2023年3月,中国咖啡连锁品牌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海外门店。短短两年时间,其在新加坡的门店数已突破60家。上个月,该连锁店首次进军美国,在纽约开设了两家门店。
瑞幸的海外征程只是中国餐饮品牌出海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包括瑞幸在内的五大中国品牌,目前在新加坡已布局124家门店,较2023年实现翻倍增长。在当地商场、公交站和地铁站,鲜亮的辣味菜肴广告与中国成语元素相得益彰,成为城市景观中醒目的“中国符号”。
从连锁品牌到夫妻小店,从传统馆子到颠覆刻板印象的时尚餐厅,新加坡正成为中餐走向全球的关键一站。
中国现代史专家杜波依斯(Thomas DuBois)指出,在新加坡取得成功是“为后续扩张的概念验证,它向潜在投资者证明,这些品牌已准备好走向全球”。
杜波依斯还表示,新加坡是一个旅游枢纽,在这里,吃几乎成了一项全国性的消遣活动,“人们去新加坡,很多时候就是为了吃”。
在这里,中餐菜单早已突破饺子、火锅等常见品类的局限,创业者们正通过丰富的菜系,向世界展示一个立体多元的中国美食。
湖南菜连锁品牌农耕记营销经理克莱尔・王(音)解读道,“湖南菜通过发酵辣椒形成酸香余味,与四川的麻辣、贵州的酸辣截然不同”。
这家在国内拥有百余家门店的品牌,2023年底进军新加坡后迅速拓展至6家分店,同时在马来西亚布局5家、加拿大1家,下一步计划进军日韩与美国市场。这种扩张速度,印证了全球市场对中国辣味的认可
当然,中餐的魅力远不止于辣味。文章指出,曾经,那些由19至20世纪中国移民在海外经营中餐馆时,为了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对很多菜肴进行了简化。于是,美国出现了“橙子鸡”“炒杂烩菜”等非正宗的“中餐”,英国则发展出了“酸甜鸡球”这类菜品。
在英国美食作家邓洛普(Fuchsia Dunlop)看来,这些菜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与精妙之处”。
如今,随着海外华人社群的壮大与全球食客口味的开放,“正宗中餐”迎来了复兴契机。
绿茶餐厅副总裁陶冶表示,本月晚些时候,绿茶餐厅将在新加坡开设第一家分店。这家餐厅不仅提供地道菜品,更打造沉浸式体验:食客们可围坐船形餐桌,在精心营造的西湖景致与悠扬的古筝声中,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意境之美。
“我们希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纠正人们对中国菜的刻板印象。”陶冶说。
这种努力并非个例。去年登陆纽约的“蜀巷”餐厅,以20世纪初成都老街文化为灵感,在纵横交错的空间布局中,打造人们相聚一堂,开怀畅饮,大快朵颐的场景。
文章认为,食物从来都是民族故事的载体,当人们无法亲临中国时,味蕾的体验或许是最直接的认知途径。
新加坡维众食品咨询公司总监菲利克斯(Felix Ren)说:“中国人对自己的饮食文化非常自豪,这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外交形式。”
1971年的乒乓球比赛帮助缓解了中美之间的关系,菲利克斯认为,中国菜可能就是新的“乒乓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