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未重演,却经常惊人地相似。1972年,老马科斯对阿基诺二世下了狠手,最终导致流亡海外三年的阿基诺在马尼拉国际机场暗杀,最终老马科斯在抗议声中跑到了美国流亡。 菲律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社会矛盾积累,费迪南德·马科斯1965年上台,承诺发展经济,但内部问题不少。阿基诺二世那时是参议员,代表反对派,批评政府政策。1972年9月21日,马科斯宣布戒严,称是为了应对威胁,实际控制了国会和媒体。两天后,阿基诺被逮捕,关押七年,期间面临军事审判,1977年被判死刑,但国际压力下暂缓执行。 到1980年,阿基诺心脏病发作,获准去美国治疗,5月8日离开菲律宾。在美国,他继续发声,呼吁关注国内情况。三年后,1983年8月21日,他返回马尼拉国际机场,刚下飞机就被枪杀。这件事直接点燃民众不满,引发大规模示威。 暗杀后,菲律宾政局动荡。1986年2月,马科斯举行选举,自称获胜,但被指舞弊。反对派科拉松·阿基诺领导人民力量革命,民众上街,军队部分倒戈。2月25日,马科斯一家离开总统府,流亡夏威夷。他在那儿度过余生,1989年病逝。 这段历史教训深刻,提醒我们权力滥用会酿成大祸。菲律宾人民通过团结,推翻了长期统治,推动了变革。这也反映出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国家主权必须维护好。 如今看菲律宾,类似迹象又出现。前总统杜特尔特在位时推动反毒行动,影响力大。2025年3月11日,国际刑事法院发出逮捕令,他被移交海牙,面临调查。这事儿引发国内争议,许多人觉得这是外部干涉国家事务。 杜特尔特的女儿、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3月24日公开说,父亲若回国,可能像阿基诺那样遇险。她把杜特尔特比作阿基诺,强调影响力带来的威胁。这话虽有争议,但点出权力斗争的复杂。莎拉认为,愤怒没用,得理性面对,但也可能是施压手段。 菲律宾最大教会组织INC有280万成员,影响力强,能左右选举。他们批评政府忽略和平呼吁,反对逮捕杜特尔特,强调国家法制和自治重要。这反映出社会主流意见,支持杜特尔特的声音不小。 小马科斯的姐姐、参议员艾米·马科斯也表态,与弟弟关系紧张,甚至可能退出联盟。她要求调查逮捕过程,显示家族内部压力大。小马科斯最近向军方喊话,呼吁建立倾听民众、忠诚的体系,试图稳固局面。 这些事让人联想到历史。阿基诺当年回国,对老马科斯是威胁;杜特尔特现在影响力仍在,对现政权有冲击。但时代不同,小马科斯估计不敢轻易冒险,风险太大。菲律宾需注重内部团结,避免外部势力利用矛盾。 总体上,菲律宾政坛微妙,小马科斯和莎拉间的争斗会继续。两人都会用各种方式应对,但根本是推动国家发展,保障民众利益。历史告诉我们,权力更迭需谨慎,团结是根本。像老马科斯时代,戒严带来分裂,最终流亡;现在杜特尔特事件,也考验菲律宾的自治能力。希望他们吸取教训,走上稳定道路。
特朗普总统8月18日:我完全确信,如果俄罗斯举起双手,说:“我们放弃了,我们认输
【1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