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中国就是美国的克星:世界上不管哪一场战争,只要有美国介入,美国站队哪个国家,那个国家基本都赢得没有悬念,但是只要有中国介入的话,美国都失败了。 近些年最直观的,是从2018年开始的贸易摩擦。美国给中国商品不断加关税,想逼制造业后退到低端环节。结果中国不但没被压住,还在稀土、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加快追赶。 稀土出口的收紧,让F-35战机的生产线一度卡壳;长江存储高层数闪存芯片实现量产,华为的AI芯片性能紧逼英伟达;光伏和电动车在全球市场占比直线上升。本来是针对中国的限制,反而逼出了一波产业升级。 在军事上,台海是最新的焦点。美国智库用了二十多次兵棋推演模拟冲突,大多数情况下美国能挡住中国,但代价沉重:航母、军舰大量损失,关岛等基地也无法幸免。 即便修改条件给自己加分,美国也很难轻松取胜。兰德公司的分析更指出,中国的新一代战机已经服役,制空优势开始动摇,美军因此考虑从第一岛链撤回到更安全的地方。 回顾历史,越南战争就是典型的间接较量。中国没有直接大规模派兵,而是提供装备、修路架桥,还设下美军不能越过的北纬17度红线。美军虽然优势明显,却被这道无形屏障限制行动,最终耗到撤军。 朝鲜战争更是一场正面硬仗。1950年,美军打到鸭绿江边,志愿军突然入场打破了战局。云山、长津湖等战役接连让美军吃了苦头,三年后双方回到三八线签停战。这仗让美国第一次体会到无法随心所欲的现实。 从冷战时期到今天,中国应对美国的方式一直很有特点。美国习惯依靠军力、科技等体系优势直接压制对手,而中国更多是找准对方的薄弱点,用不同手段化解强敌的主动权。 有时候是战场上的近身缠斗,有时候是经济和技术的拉锯。这种打法背后,是长期积累的产业能力、战略耐心和全局思维。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美国的强项在于体系化的打击能力,但体系再强也有边界,尤其是在面对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产业链完善的对手时,中国擅长透过不同领域的组合,让对方很难在单一战线上取胜。 这样不是靠一次突击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战略执行力。未来的竞争,未必全在战场上,更多会发生在技术、产业、规则制定等层面。 中国能否保持这种全局对抗的能力,不取决于一两次胜负,而取决于能不能在长期的消耗中稳住自己的节奏。
[月亮]中国就是美国的克星:世界上不管哪一场战争,只要有美国介入,美国站队哪个国
芸霄记史
2025-08-18 19:30:1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