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麦克阿瑟被安排与象征着日本最高信仰的日本天皇见面。见面前,日本首相告诉麦克阿瑟:见面时,不能和天皇握手,不能直视天皇的眼睛,脚不能踩到天皇的影子,不能站在天皇的左边,更不能拍照。 1945年9月,刚在日本当上“太上皇”的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收到了这么一份“觐见指南”。当时,他准备在盟军总司令部,也就是东京第一生命保险大厦的六楼,会见日本裕仁天皇。 见面前,当时的日本首相币原喜重郎,那叫一个紧张,跑来跟麦克阿瑟反复交代规矩。他说的话,翻译过来大概是这个意思:“将军啊,待会儿见我们天皇,您可千万悠着点。不能主动跟他握手,眼睛不能直视他,走路得小心,千万别踩着他的影子,站位也有讲究,不能站他左边。哦对了,最最重要的一点,绝对不能拍照!” 这一连串的“不能”,搁现在听着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但在当时的日本,这可是天经地义。因为在普通日本人心里,天皇不是人,是“现人神”,是天照大神的后代,活生生的神。神的声音叫“玉音”,神的身体叫“玉体”,你凡夫俗子哪能随便碰、随便看?别说踩影子了,估计多看一眼都算亵渎。 所以,币原首相的担心完全合情合理。他怕这位性格张扬、不可一世的美国将军,万一哪个动作不对,刺激到全体日本国民那根脆弱又敏感的神经,那刚投降的日本指不定又得闹出什么幺蛾子。 可他面对的是谁?是麦克阿瑟。一个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说出“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的男人,一个把自己的办公室布置得像个帝王宫殿的男人。他骨子里那种骄傲和表演型人格,让他不可能去遵守一个战败国“神”的规矩。 麦克阿瑟听完币原的“温馨提示”,表面上可能点点头,心里的小算盘早就打得噼啪响了。他要的,恰恰是打破这些规矩。他明白,要真正控制日本,光靠枪炮原子弹是不够的,必须从根儿上,从精神上,把日本人心里那座神龛给敲碎。 于是,那场历史性的会面,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破神”大戏。 9月27日上午10点,裕仁天皇坐着他的劳斯莱斯,准时到达。他穿着最正式的晨礼服,打着领结,表情拘谨,看得出来非常紧张。而麦克阿瑟呢?他压根就没下楼迎接。就在办公室里等着。他穿的更绝,一身普通的卡其布军装,领口敞着,没打领带,手插在裤兜里,一副刚开完例会顺便见个客的轻松模样。 两人一见面,麦克阿瑟热情地伸出了手。裕仁愣了一下,但还是不得不握了上去。接着,麦克阿瑟叫来了自己的随军摄影记者。币原首相不是说“绝对不能拍照”吗?麦克阿瑟偏要拍,而且还要并排站着拍。 这张照片,后来成了压垮日本人精神信仰的最后一根稻草。照片里,麦克阿瑟身材高大,姿态放松,甚至有点居高临下。而他旁边的裕仁天皇,身材瘦小,神情僵硬,看起来就像个做错事的小学生。 神,和一个普通人,并排站在一起。而且,神,看起来比那个普通人还要紧张、还要渺小。 日本人怂了。照片一出来,整个日本社会都沉默了。那种冲击力,不亚于在他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里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原来自己的“现人神”,也是个会紧张、会不安的普通人。所谓的神性,在那个高大的美国将军面前,荡然无存。 麦克阿瑟这一手,玩得实在是高。他用一张照片,不费一枪一弹,就完成了对日本最彻底的心理缴械。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得意地写道:“这张照片,让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从神,降为了人。” 这还没完。几个月后,在麦克阿瑟的“鼓励”下,裕仁天皇在1946年的新年,发表了著名的《人间宣言》,公开否认了自己的神性,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从那以后,天皇在日本,就从一个活生生的“神”,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国家象征”。
1945年,麦克阿瑟被安排与象征着日本最高信仰的日本天皇见面。见面前,日本首相告
历史脑洞
2025-08-19 05:06: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