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托儿所的女所长去买菜,发现菜贩子有些眼熟,说话时还带有河南口音,经过再三辨认,她发现,此人竟是渣滓洞的所长!
1950年,重庆解放没多久,新社会刚起步,大家忙着重建家园,可那些旧时代的罪魁祸首还没全抓干净。其中一个叫徐贵林的家伙,本是国民党军统的特务,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他老家河南,早年投靠蒋介石手下,当过侍卫,后来混到渣滓洞看守所长的位置。那地方在重庆歌乐山脚下,本来是个小煤窑,煤少渣多才叫渣滓洞,1939年被国民党改成监狱,专门关押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沟,逃都难逃,里面条件差到极点,牢房潮湿狭窄,狱卒们下手狠毒。
徐贵林身材魁梧,绰号猫头鹰或者大黑熊,他负责日常监管,巡视监舍时总拿着武器,动不动就打人,一耳光下去能把人扇飞。他从14岁就加入军统,跟着戴笠干活,积累了不少血债。1949年11月,解放军快打到重庆了,国民党高层下令销毁证据,徐贵林就成了执行者。11月14日,他亲自带队把江竹筠等三十多名囚犯押到刑场,用机枪扫射全杀了。没过两周,11月27日,他又拿着冲锋枪对监舍挨个扫射,那天渣滓洞关着一百多名革命人士,到最后只剩十五个活着,其他的全没了命。徐贵林手上的命案堆起来能有上百条,他那些行为完全是灭绝人性,纯粹的刽子手作风。 杀完人,他赶紧逃出重庆,路上加入胡宗南的部队想继续顽抗,结果那支部队被解放军歼灭,他当了俘虏。解放军战士不知道他的底细,以为就是普通兵,给俩大洋当路费就放走了。这家伙运气真不是一般的好,捡条命回来后,没地方去,只好回重庆投奔岳父。岳父家在南岸弹子石惠工村,不富裕,他为了减轻负担,偶尔挑担进城卖菜,戴个草帽低着头,混在菜市场里。谁想到,在偌大的重庆城,他会碰到熟人。
叶兰英本是重庆裕华纱厂托儿所的所长,解放前她住的地方离渣滓洞不远,对监狱的事多少有点耳闻,甚至还和那的特务打过交道。她见过徐贵林好几次,记得他的体型、长相,尤其是那股河南口音,忘都忘不了。1950年年初,她像平时那样去七星岗菜市场买菜,那天市场人多,摊位上各种蔬菜堆着,她走着走着,就注意到一个卖菜的男子。那家伙中等身材,皮肤黝黑,低头整理货,招呼顾客时声音粗哑,带着明显的河南腔。叶兰英一听就觉得不对劲,她多看了几眼,脑子里回忆起过去的事。渣滓洞那些狱卒的模样她印象深,尤其是徐贵林,指挥手下时那股劲头,现在眼前这人太像了。体型对得上,口音也一样,她反复确认,没错,就是他。新中国成立了,白公馆和渣滓洞的真相大白,那些特务基本都是双手沾血的凶手,徐贵林作为所长,罪行肯定更多。要是让他继续潜伏,指不定还会干坏事。叶兰英没慌张,买完菜就走,然后直奔公安局举报。公安机关一查,果然是徐贵林。他已经在市场卖过几次菜了,从来没人认出他,这次撞上叶兰英,算是倒了大霉。他对叶兰英没印象,所以卖菜时一点没防备,结果就栽了。
公安接到举报后,赶紧派人调查确认,然后直接抓捕。徐贵林被逮时,还想狡辩,说自己叫徐天德,跟渣滓洞没关系,根本不认识什么徐贵林。公安没急,叫来八名渣滓洞的幸存者,让他们指认。这些人当然忘不了徐贵林的嘴脸,他们知道他干了多少坏事,杀了多少同志。其中一个叫刘德彬的,气愤地说起大屠杀的事,徐贵林换了三条枪扫射试图突围的三十二人,打死十七个,还喊谁敢当共产党。听了这话,徐贵林脸色变了,知道人证太多,狡辩没用,只好老实招认,想争取宽大处理。可他犯的罪太重,枪毙几回都不够。1950年5月18日,重庆市政府在解放碑前开公审大会,当众审判他,判了死刑,当天就执行枪决。围观群众拍手称快,正义来得虽晚,但总会来。叶兰英因为举报有功,得了人民政府的嘉奖,对她来说,这可能就是举手之劳,可帮多少遇难烈士报了仇。 徐贵林这辈子,恐怕做梦都没想到,会因为卖菜栽在个买菜的妇女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