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20在世界处于什么水平?说句实话吧,涡扇20只是美国九十年代的水平,可幸运的是,美国在原地等了中国30年。 涡扇 20 这台发动机,咱们平心而论,跟美国九十年代的水平差不多。这话不是贬低,是实在话。 你看美国在九十年代,像 F110、CFM56 这些发动机,那会儿就已经很成熟了。推力能到十三四吨,而且油耗控制得不错,一架飞机装着它,能飞很远,故障率还低,用个几千小时才需要大修。 咱们的涡扇 20,现在推力大概也是这个数,油耗比之前咱们用的俄罗斯发动机好点,但跟美国九十年代的那些比,还是差口气。而且在使用寿命上,咱们现在还在摸索,估计得用一段时间才能稳定在人家当时的水平。 再说说可靠性,美国九十年代的发动机,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都经过了大量的实际飞行检验。战斗机上用的,天天高强度训练、执行任务,很少掉链子;民航机上的,一天飞好几个航班,跨洋飞行都放心。咱们的涡扇 20,虽然已经在运 20 上试用了,但毕竟时间短,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考验还不够多,真要达到人家那会儿的可靠性,还得再跑跑看看。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别灰心。为啥呢?因为美国这三十年,在航空发动机这块,好像没怎么大步往前跑。九十年代他们就有了那么好的基础,按说应该越做越强,可实际上呢,进步不算大。 你看现在美国的主力发动机,很多还是在九十年代的型号上修修改改。推力提升了一点,油耗降了一点,但基本的技术路子没怎么变。不是他们不想搞新的,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领先太多,没那么大的紧迫感了,也可能是新技术遇到了瓶颈,不好突破。就像一个跑步冠军,跑在最前面,回头一看没人能追上,慢慢就放慢了脚步。 而咱们呢,这三十年可是卯足了劲在追。以前咱们造发动机,要么是仿人家的,要么是买人家的,自己手里没硬货。就说运 20,一开始用的还是俄罗斯的 D30KP2 发动机,那玩意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技术,油耗高,推力也不够,让运 20 的本事发挥不出来。 后来咱们下决心搞自己的发动机,涡扇 20 就是这么来的。从图纸设计到零件制造,再到一次次试车,中间不知道克服了多少困难。材料不过关,就自己研发耐高温、高强度的合金;工艺不行,就一点点摸索先进的加工方法。这就好比一个后进生,以前成绩差,但是肯下功夫,天天补课,成绩肯定能往上赶。 现在涡扇 20 能达到美国九十年代的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积累了上百年,咱们真正发力也就这几十年。人家九十年代的技术,也是人家攒了几十年才搞出来的。咱们用几十年时间追上人家几十年的积累,这速度已经够快了。 而且咱们的优势在于,现在技术更新快,咱们起点虽然低,但能用上新的设计软件、新的制造设备。就像人家用算盘算了半天得出的结果,咱们用计算器很快就算出来了,虽然基础不如人家扎实,但效率高。涡扇 20 上就用了不少新的设计理念,虽然整体水平跟美国九十年代比,但局部技术上可能还有点小优势。 再看实际应用,涡扇 20 装在运 20 上,能让运 20 飞得更远、装得更多,这对咱们的国防和民用运输都太重要了。以前咱们缺大型运输机,关键时刻掉链子,现在有了涡扇 20,运 20 的性能提上来了,心里就踏实多了。这就好比家里以前只有自行车,后来买了摩托车,虽然跟人家的小轿车比还有差距,但比以前强太多了,出门也方便多了。 美国这三十年原地踏步,给了咱们追赶的机会。他们可能没想到,咱们能追得这么快。等他们反应过来想加速的时候,发现咱们已经离得不远了。现在涡扇 20 只是个开始,咱们肯定会继续改进,下一代发动机说不定就能追上他们现在的水平。 当然,咱们也不能骄傲。知道自己的差距,才能更有方向地去努力。美国九十年代的水平只是个参照,咱们的目标是超越现在的他们。但不管怎么说,涡扇 20 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已经是咱们国家航空工业的大进步了。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干出来的,值得咱们点赞。 总的来说,涡扇 20 现在确实跟美国九十年代的发动机水平差不多,但幸运的是,这三十年美国没跑多快,让咱们有机会追上来。接下来,就看咱们能不能趁着这个势头,继续往前冲,早一天赶上甚至超过他们。这事儿不容易,但咱们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
又是一个突破,哈飞这回上大分,搞定倾转旋翼机!最近的新东西已经多到让人麻木了,
【7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