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第一枪,其实就是弱者心态?就像美帝和俄帝,这两个当今世界的“狠角色”,什么时候对外宣称过“不首先开枪”? 他们抓住机会就敢直接动手,而且几乎没有哪个弱者敢主动去招惹他们。为啥?因为弱者心里清楚,跟强者硬碰硬就是找死。 就说美国吧,冷战结束后那几十年,手里的枪就没怎么闲着。1991年海湾战争,萨达姆刚占了科威特,美国二话不说拉着一堆盟友就上了,理由是“维护地区稳定”,实际上就是不想让石油命脉被别人攥着。 那会儿美国军费占全球40%,航母战斗群往波斯湾一摆,伊拉克的飞机都不敢升空,最后地面部队推进跟散步似的,42天就结束战斗,萨达姆的精锐共和国卫队被打得稀巴烂。 你说这要是美国喊着“不开第一枪”,萨达姆能乖乖撤军?恐怕得把科威特油田都烧光了才甘心。 还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说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证据没咋见着,导弹先砸到了巴格达。 那会儿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记者会上叼着雪茄说“我们不需要等敌人动手”,结果呢? 虽然最后没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伊拉克政权被推翻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反而更深了。 有意思的是,战后统计,美国在这场战争里花了800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时全球12%的GDP,可人家就是敢花,因为知道拳头硬了,花钱能换回来更大的利益。 俄罗斯也不含糊,2014年克里米亚那事儿,西方还在开会讨论怎么制裁呢,俄军穿着“无标识”的制服就控制了克里米亚议会,公投一结束,直接宣布并入俄罗斯。 还有2008年俄格战争,格鲁吉亚刚想占南奥塞梯,俄罗斯坦克当天就过了边境,5天就打到了格鲁吉亚首都郊区,逼着萨卡什维利签了城下之盟。 那会儿俄罗斯GDP还没现在高,军费也就美国的十分之一,但就是敢动手,因为知道犹豫一秒,可能就丢了整个高加索的主动权。 反观那些总把“不开第一枪”就是怂挂在嘴边的,大多是没底气硬碰硬。 当年萨达姆要是有美国一半的军事实力,海湾战争可能就不是42天结束了;卡扎菲要是手里有靠谱的导弹,北约也不敢随便炸利比亚。 这些例子其实就是,强者从不预告自己啥时候动手,因为威慑力就藏在“不确定”里,而弱者才需要用“不开第一枪”来给自己壮胆,顺便告诉别人“我真的打不过”。 要知道,美国军费2023年突破886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和的39%,比后面10个国家加起来还多,人家有11艘核动力航母,300多架五代机,这种家底,根本犯不着说“不开第一枪”,因为想动谁,随时能动手。 俄罗斯虽然军费没那么多,但每年把GDP的4%砸在军事上,核弹头数量比美国还多,光这一点,欧洲那些国家就不敢轻易炸刺。 你再看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和平倡议”,大多是强者主导的。二战后联合国成立,规则是美英苏定的。 冷战后国际秩序,基本是美国说了算。这些强者从来不是靠“不开第一枪”赢得尊重的,而是靠“我能让你开不了枪”。 而那些觉得“不开第一枪”是智慧的,其实是没尝过被人摁着打的滋味。 当年清政府总说“以和为贵”,结果圆明园被烧了,香港被割了,最后还是得靠后来者拿着枪杆子把场子找回来。 这世上的道理有时候就这么简单:拳头硬的才有资格谈规则,没拳头的,说啥都是白搭。
境内目标打遍了,乌军对里海舰队开始下手,奥利亚港4号舰沉没!8月16日,乌克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