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越南工贸部宣布 8月18日,越南工贸部宣布了,即日起对中韩两国产的镀层钢卷开征反倾销税,中国产品最高税率飙至37.13%,韩国产品则是0-15.67%! 更让人在意的是,这次征税覆盖的范围极广,从税号 7210 到 7226 的 40 项产品全被纳入,几乎没有给企业留下任何规避的空间。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样的税率设置和覆盖范围,针对性已经相当明显。 具体到企业身上,这种差别对待就更显刺眼。 中国的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被直接划入了 37.13% 的最高税率档,不少中小企业也被一并按顶格标准征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的 POSCO、KG Dongbu 等三大龙头企业,直接拿到了 0% 的税率,相当于完全不受影响; 即便是韩国现代钢铁这样的企业,税率也仅在 12% 到 15% 之间。 同样是出口镀层钢卷,中国企业要面对的税率门槛比韩国同行高出近两倍,这样的差别对待,很难让人相信其所谓的 “反倾销” 是出于公平原则。 追溯这一政策的源头,会发现它并非突然出现。 早在去年 6 月,越南本土的五家钢铁企业就联名发起了申诉,声称中韩企业的低价倾销挤压了本地工厂的生存空间。 随后,越南工贸部启动了调查,从 2023 年 4 月一直持续到今年 3 月。 但整个调查过程,似乎只聚焦于 “中国产品是否伤害了越南钢铁业”,对下游用钢企业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面临的成本压力,却几乎没有提及。 让人不解的是,越南本土钢铁产业的实际情况并不支持这种强硬的保护措施。 数据显示,越南工厂使用的设备中,有七成来自中国; 而其本土的镀层钢产能,连满足自身基本需求都显得吃力,市场上 70% 的镀层钢依赖中韩供应。 中国产品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性价比优势,并非所谓的 “恶意倾销”。 在这种情况下,靠高关税来阻挡中国产品,更像是一种短视的保护手段。 越南的这一终裁,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 就在越南宣布征税的两天前,韩国钢厂已向政府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的镀锌钢征收 25% 到 30% 的反倾销税,还特意点了宝钢、鞍钢等中国企业的名字。 这种相互针对的做法,正在让亚洲钢铁市场的贸易环境变得紧张起来。 从实际影响来看,这样的政策最终可能会让多方受损。 对越南自身而言,下游的建筑、家电、汽车等行业依赖镀层钢作为原材料,税率提高意味着采购成本上升,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推高物价。 同时,越南正处于基建发力期,钢材供应若因价格问题出现短缺,可能会拖慢项目进度,影响外资对越南市场的信心。 对中国企业来说,压力更为直接。 此前中国对越南的钢材出口占其总量的三成,37.13% 的税率意味着要么承受亏损继续出口,要么退出市场。 而韩国企业虽然暂时获得低税率优势,但未必能完全填补中国企业退出后的市场空白,毕竟其产品价格一直高于中国同类产品。 放到全球供应链的视角下,这种贸易保护措施的负面影响会被进一步放大。 如果各国都开始用高关税筑起壁垒,低价优质的商品流通会受到阻碍,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可能打破现有的供应链平衡。 如何在保护本土产业和维持市场开放之间找到平衡,显然是包括越南在内的各国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说到底,贸易往来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靠差别化的高税率来限制竞争,短期内或许能给本土产业争取一些空间,但长期来看,既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升,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这样的做法,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财联社2025年08月18日关于《越南对涉华普碳及合金钢镀层板卷作出反倾销终裁》的报道
越南9.2大阅兵开始集结装备,我们展示未来,越南展示历史这些老古董,在中国早进博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