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1-A’,是唯一有望经受住美国首次核打击的导弹,但中国这种导弹不多,而美国这种导弹有近2000枚,那么现在呢? 过去十年,中国的导弹部队不断升级,类似东风-31AG这样的新一代导弹填补了不少短板。它不再依赖固定阵地,而是能在野外随时转移位置,而且伪装得连侦察机都未必能看明白。 冷发射技术大大降低了被发现的风险,就算美国的卫星死盯着,也很难找到每一枚真实目标。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导弹还能同时携带多个分导弹头,一枚导弹能对付多个目标。 同时,中国的海基和空基核力量也在不断追赶。最新型的晋级核潜艇配上巨浪-2导弹后,从海上反击美国本土已不再是梦,空军的轰炸机也逐步完成升级。 现在中国有接近600枚核弹,已经不再像十年前那么被动。而美国方面,民兵III数量缩减到了400枚,虽然依旧维持核霸主地位,但明显感受到中国的步步紧逼。 而且东风-21D和东风-26B等反舰导弹已经成为中国附近海域的战略武器,美国航空母舰之前的威风,如今也开始忌惮这类弹道导弹是否随时能突破它们的护卫圈。 中国这几年没有盲目追求数量,而是用技术突破换来了生存和反击能力的提高。只要能让对手明白中国还握有“二次打击”的底牌,美国轻举妄动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 专家们也从完全不看好,到逐步承认中国的核威慑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对比十年前和现在,中国导弹战力的提升已带来全球战略平衡的变化。 美国固守老旧筒仓的痛点越来越明显,而中国靠机动部署与新型导弹,把主动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现在两个大国之间的核对峙不再只是数量之争,谁更能隐藏和保存反击能力,谁的技术更先进,谁就多了几分话语权。 当下的核威慑,目的并不是谁能赢得一场战争,而是让战争不敢轻易发动。 只要中国的核武库能够保证在关键时刻有能力予以反击,这种威慑力就能有效避免极端局势的出现。双方都很清楚,如果真迈出那一步,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可以说,现在的中国已经走出了十年前的窘境。背靠现代化导弹和日益完善的信息体系,国家安全多了一层真正的保障。 很多人的恐慌和疑问,在中国导弹一次次试射和不断升级中逐步被打消。核力量之外,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也渐渐加深,这种合作更让中国的核威慑底气十足。 “坚持不了1小时”的警告早已成了过去式。但是世界局势复杂多变,没有哪一天可以掉以轻心。核威慑说到底是和平的保障,也是最后的底线。
“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
古木过去
2025-08-19 13:16: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