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赴美谈判,特朗普口风突变,一句话给乌欧添堵。美俄会晤一结束,特朗普马上给

全球秒报君 2025-08-19 13:17:16

泽连斯基赴美谈判,特朗普口风突变,一句话给乌欧添堵。美俄会晤一结束,特朗普马上给泽连斯基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想要接着牵头美俄乌会晤。泽连斯基表示没有异议,还说会在18号与特朗普当面碰头,讨论“结束战争的详细事项”。 与此同时,英、法、德、意、芬领导人,外加北约和欧盟代表,表示将在18日和特朗普、泽连斯基共同会谈。泽连斯基坚持立场,必须先停火,再开始谈判,以免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被迫做出领土上的妥协。 当特朗普与普京的会晤刚刚落幕,一通长达一小时的通话便迅速连接了华盛顿与基辅。 泽连斯基旋即启程赴美,敲定18日与特朗普的面对面会谈,主题直指“结束战争的细节”。 更耐人寻味的是,英、法、德、意、芬领导人及北约、欧盟代表也突然宣布将加入这场18日的多边会谈——这绝非寻常外交安排,而是欧洲在美国主导的关键议程前急切表达存在感与影响力的姿态。 泽连斯基立场鲜明:停火必须是谈判的起点而非终点。“必须停火,然后谈判”,这八个字背后是血与火的教训。 回顾2014年《明斯克协议》后的八年,名义停火线下是上万生命在乌东持续凋零。 历史证明,没有严格监督与执行机制保障的停火,不过是下一轮冲突的脆弱休止符。 泽连斯基深知,在枪炮未冷、硝烟未散时就坐上谈判桌,无异于在刀尖上寻求和平,随时可能被迫在领土完整上做出无法挽回的让步。 领土议题注定是风暴眼。克里米亚与乌东争议地区的主权归属,是乌克兰坚守的底线,却也直接挑战着俄罗斯自认的“核心利益”。 任何涉及领土安排的讨论,都需建立在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国际法基础之上。 然而现实政治的压力巨大:战场态势、国际支持度、国内民意,都如重锤般悬在谈判代表头顶。 泽连斯基在主权问题上的寸步不让,既是民族意志的体现,也是其政治生命的基石。 正因如此,“安全保障”成为泽连斯基此行最核心的诉求。他需要的绝非一纸空洞承诺,而是可验证、可执行、能真正阻止战火重燃的“铁幕”。这要求远超2014年明斯克协议那种缺乏有效约束力的“软担保”。 可能的方案或许是多层次构建:强大的双边防御协定作为基石(如类似美对以色列的承诺),嵌套于北约集体防御框架的延伸保护伞之下,再辅以关键盟友的明确协防义务。 然而难题在于:担保者能否达成一致?谁又能确保担保机制在未来数十年的地缘震荡中屹立不倒? 欧洲诸国领导人的集体赴会,恰恰映射出他们深刻的战略焦虑。特朗普直言“24小时解决冲突”的表态、对援乌的摇摆态度、对解除部分对俄制裁的暗示,都如利刃刺向欧洲的安全神经。 欧洲既担忧美国单方面与俄达成有损欧洲长期安全利益的交易,又痛苦地意识到自身在军事威慑力上的短板使其难以独立为乌克兰提供坚不可摧的安全保障。 他们力争在谈判桌上占据一席之地,既为平衡美国影响力,也为自身安全边界发声,但这股合力能否真正形成并有效制衡,仍悬而未决。 这场多方角力中,美国紧握“调解人”牌却更关注解除制裁与战略减压,欧洲捏着“金援”牌却难掩内部分歧与军事短板,乌克兰紧攥“主权”牌却挣扎于战场现实与生存需求之间。 当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在18日会面,当欧洲领导人集体加入这场攸关大陆命运的谈判,一个根本问题将如幽灵般萦绕在每一句承诺之上:当谈判桌上的三方各自握有性质迥异的筹码时,究竟哪种担保机制足以穿透未来的迷雾,确保和平协议不会在下一场风暴中轰然解体?

0 阅读:0
全球秒报君

全球秒报君

每日更新,国际新闻不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