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年春,马铎在进京赶考的路上,看到有一个女子的尸体在路边暴晒,他于心不忍,脱下长衫盖在了女尸身上并且将女尸挪到一旁安葬,谁知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天色阴沉,北风卷着沙尘打在脸上生疼。马铎埋好土堆,正想将长衫上的泥渍拍掉,却见袖口处绣着的半朵桃花突然泛出淡粉光晕。他愣了愣,伸手去触,那光晕竟顺着指尖钻进皮肉,像有只温热的小兽钻进了心口。 夜里在破庙歇脚,马铎梦见那女子披着头纱立在烛火旁。“恩人可知,我是本地乡绅之女苏婉?”她声音软得像浸了蜜,“家父贪慕权贵,要将我许给知府做填房,我不从,被推下马车......”纱幔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她颈间青紫的指印。 “明日入考场,第三场策论切记写‘民为邦本’四字。”女子将一方绣着整朵桃花的帕子塞进他手里,“这帕子能护你笔锋顺遂。” 马铎惊醒时,帕子正压在砚台下。他展开一看,针脚细密得不像凡俗之物,桃花瓣上还凝着颗露珠,颤巍巍的像要滚下来。 进了考场才知道,今年的主考官正是苏婉说的那位知府。第一场考经义,邻座举子偷偷传纸条,被巡考逮个正着,闹得整个号房鸡飞狗跳。马铎握着那方帕子,只觉心定如磐石,笔走龙蛇写完三篇文章,竟比平日练习时还快了半个时辰。 第二场考诗赋,题目是“春日早朝”。马铎正琢磨如何落笔,忽见帕子上的桃花瓣微微颤动,墨锭在砚台里自动旋转起来。他恍惚间想起苏婉梦中的眼神,挥笔写下“紫宸殿外千株柳,不及民间半树花”,写完自己都惊了——这句子里的通透,绝非他平日能及。 最惊险是第三场策论。知府亲自巡场,走到马铎桌前时,故意将茶盏往他卷纸上一泼。马铎眼疾手快将帕子垫上去,水渍竟顺着帕子上的纹路游走,没污到半个字。知府冷哼一声刚要走开,却见卷纸上“民为邦本”四字突然浮起金光,刺得他眯起了眼。 放榜那日,马铎的名字赫然列在榜首。跨进状元府的那天,他特意绕道去了当初埋苏婉的地方,却见那里长出一片桃林,粉白的花瓣落了满地,像谁铺了层云锦。 后来马铎在朝为官,总把那方帕子带在身边。有人说他运气好,有人猜他有高人指点,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年春天路遇的孤魂,用一场善缘换了他十年顺遂。 这故事听着像传奇,可细想起来,古往今来多少机遇,不都藏在“不忍”二字里?马铎脱下长衫时,未必想过会换来状元及第,他只是做了心头认为该做的事。倒是那些精于算计的人,常常在机关算尽后,才懂“无心插柳”的真意。 参考书籍:《闽都别记》
真是笑不活了,河南一女子在网上点了一杯奶茶,外卖小哥送到的时候正巧手里也拿着一杯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