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女子师范,接受新式教育,接触进步思想。 1938年日军侵占山东,她毅然离开校园,加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民运和妇女动员工作。 在山东根据地参与组织妇女支前队、识字班,推动"男女平等参战";抗战后期至解放战争期间,随军转战东北,参与根据地政权建设。 辽东省妇联主席(1950年代初): · 在安东(今丹东)领导恢复战后妇女权益,推动扫盲、废除缠足陋习; · 组织妇女参与生产互助组,支援抗美援朝后勤工作。 哈尔滨市总工会主席(1954—1960年代): · 在"一五计划"关键时期,协调国营大厂(如哈锅炉厂、哈汽轮机厂)劳资关系; · 推动工人福利制度改革,建立职工医疗互助体系。 副省长(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 · 分管文教、卫生领域,主导恢复高考后的本省高校重建; · 推动基层卫生院覆盖计划,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1993,第六、七届): · 主持制定《黑龙江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 监督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如九三垦区试点)。 · 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中的职工安置; · 边境地区(如黑河、绥芬河)开放政策建议。 从战时妇女工作者到省级领导,其晋升路径突破传统性别壁垒,折射中共早期对女性干部的培养机制。 终身保持八路军艰苦作风: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其任副省长期间仍住简朴宿舍,拒用专车接送子女。 2014年逝世,享年93岁,遗体捐献医疗研究。 王军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女性突破封建桎梏、实现政治参与的缩影:从胶东女学生到白山黑水的建设者,她以革命实践打破"女子不入公门"的旧规;从战时民运骨干到省部级官员,其履职始终聚焦基层民生,彰显中共早期妇女干部务实本色; 晚年遗嘱捐献遗体,为医学研究尽最后心力,将奉献精神贯彻至生命终点。她的故事,为研究中国革命中的性别政治与地方治理提供了鲜活个案。 #记录我的2025# #不忘先辈致敬先烈#
1936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女子师范,接受新式教育,接触进步思想。 1938年日军
史迹奇闻号
2025-08-19 14:39: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