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只得写信向黄埔一期同学袁守谦求助。 袁守谦和张际鹏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老同学。几十年前,他们一起在广州练枪、抄写兵法,一起挨骂、流血。 那会儿香港的小旅馆潮乎乎的,张际鹏缩在硬板床上,棉袄上还沾着逃难时的泥点子。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信纸,笔尖悬了半天,墨水在纸上洇出个小疙瘩。想当年在黄埔,他是队列里站得最直的,后来升了中将,身边副官跟着一串,哪想到如今连顿饱饭都难。 台湾那边的拒绝信还压在枕头下,字里行间都是 “暂不接纳” 的冷硬。他把能当的都当了,就剩个磨得发亮的黄埔校徽别在衣襟里,夜里摸着它,总能想起跟袁守谦在操场边分吃一个馒头的光景 —— 那时候袁守谦枪法差,练枪总脱靶,他还拿石子砸过对方的枪托,骂 “笨得像头驴”,转头又把自己的子弹分了一半。 信里没敢说有多惨,只提了句 “兄在港水土不服,念及同窗旧情,盼弟援手”。写完又读了三遍,把 “中将” 的头衔划掉,改成了 “老同学张际鹏”。寄出去那天,他在邮局门口蹲了半晌,风刮得脸疼,心里头七上八下的 —— 这年头,人走茶凉是常事,谁还认几十年前的情分? 没成想半个月后真收到了回信,还夹着一沓港币。袁守谦的字还是当年那股子潦草劲儿:“当年你分我子弹,如今我分你饭钱,应当的。别念着过去的头衔了,先顾好肚子。” 张际鹏捏着钱,眼泪啪嗒掉在信纸上。后来他在香港摆了个小摊修鞋,再没提过自己当过中将。有人说袁守谦傻,帮个落魄的败军之将,可那沓钱里藏的,不就是当年操场上没凉透的热乎气?人这一辈子,风光时的朋友不算啥,落难时肯递把手的,才是真念想。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0年,逃到香港的国军中将张际鹏花光积蓄后,想去台湾遭到拒绝,穷困潦倒之下
海边观潮客
2025-08-19 15:26:52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