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二进宫会见特朗普前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启程华盛顿寻求最大限度的美欧保护,二是所谓的“自愿联盟”。但这个联盟里,除了反俄国家以外,还有不少反华国家,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在泽连斯基启程前,有27个欧洲国家,再加上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组成的“自愿联盟”。这个联盟表示,他们愿意在敌对行动停止后,派遣一支保证部队进驻乌克兰,以确保和平协议的执行。 但这支所谓的“保证部队”,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为和平而设。它的出现,更像是欧洲在美俄角力中抢夺话语权的一次战略布局。谁都知道,停火之后才是真正的博弈开始。 欧洲国家心里清楚,如果战后秩序完全由美国和俄罗斯私下敲定,自己只会被边缘化。现在抢先抛出多国部队计划,等于提前在乌克兰问题上插旗,把未来主导权抓在自己手里。 这支队伍名义上是“中立维和”,可成员清一色来自反俄阵营,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加入更是耐人寻味。这两个亚太国家跟乌克兰八竿子打不着,却愿意出人出力,图的显然不是乌克兰的和平,而是全球战略站队。 对法国、德国这些欧洲主导国来说,这是摆脱长期依赖美国安全保护的一次试水。他们不想再当华盛顿的“配角”,而是要以“集体欧洲”的身份登上地缘棋盘的主桌。 而美国的态度则微妙得多。特朗普刚在阿拉斯加和普京密谈,转头就看到欧洲拉起一支独立于美军之外的队伍。表面上支持,实则警惕——这支力量一旦成型,可能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军事主导权。 更关键的是,这支部队未来可能驻扎在乌克兰的关键基础设施和边境地带。谁控制了这些节点,谁就掌握了战后重建的主动权,包括能源流向、贸易通道,甚至是情报网络。 俄罗斯当然看得很清楚。普特会后,普京连夜联络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土耳其和匈牙利,全是能影响乌克兰周边局势的关键角色。他没打给中国,不是疏远,而是此刻需要避免刺激美国,防止中美俄三角关系失衡。 中国则保持沉默。中俄虽是战略伙伴,但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始终避免直接介入。普京不联系北京,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给中国留出回旋空间,不让西方把中国当成“同谋”。 而这支“自愿联盟”的真正意图,或许根本不是为了防止冲突再起,而是为了在战后牢牢钉住俄罗斯的西翼。哪怕不打仗,长期驻军也能形成战略牵制,让俄罗斯无法腾出手来调整全球布局。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参与,更暴露了这背后亚太的影子。他们支持乌克兰,某种程度上是在呼应美国“印太战略”,用乌克兰问题牵制俄罗斯,间接减轻自己在远东的压力。 泽连斯基当然欢迎这支队伍,但他也明白,这些国家的支持都有条件。欧洲要影响力,美国要制衡,日澳要站队,没人是纯粹来帮乌克兰的。 他此行华盛顿,既要借美国压俄罗斯,也要靠欧洲这支部队防止美俄私下交易。他的策略很现实:谁给支持就拉谁进来,哪怕各方心怀鬼胎,只要能形成制衡,就是他的筹码。 这场博弈的本质,从来不是和平与战争的选择,而是谁来定义战后秩序。所谓的“保证部队”,不过是大国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乌克兰的领土,正在成为地缘势力重新划分的试验场。 那支还没部署的部队,真正要守护的,可能不是和平,而是某种新的战略均势。他们不是来结束战争的,而是来确保战争的结果,按照他们的剧本收场。 当多个国家争相往乌克兰派兵或表态支持时,别以为这是善意的汇聚。背后每一步,都是算计。和平只是说辞,控制才是目的。
泽连斯基开始向俄罗斯妥协!《华盛顿》报8月18日报道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