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苏扬州一起离奇案件冲上热搜。 2024年1月1日凌晨,一名陌生男子竟闯入女子家中,用黑布喷洒麻醉药后对其静脉抽血。更令人震惊的是,此人被捕后竟称“就喜欢跑人家里,通过紧张感解压”。 最终,法院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 据法院判决书披露,2023年12月31日晚,女子俞某独自在家休息,丈夫外出。 次日凌晨2点,男子李某某推门入室,发现俞某在二楼卧室熟睡。他掏出一条浸有七氟烷、异氟烷的黑布罩住俞某面部,随后用医用压脉带固定其手臂,进行静脉抽血。 俞某醒来后,发现左臂有针眼和血迹,医生确认确实是抽血痕迹。 李某某被捕后供述,自己多次实施类似行为,并坦言:“就喜欢跑别人家里,通过这种紧张感缓解压力。”令人后怕的是,李某某此前因盗窃、强奸、非法侵入住宅等多次被判刑,还有侵犯隐私的行政拘留记录。 案件审理中,李某某曾否认实施麻醉和抽血行为。但法院通过多组证据形成闭环:黑布残留的麻醉药成分、俞某家中的压脉带、针眼痕迹、邻居安装监控后的证言,以及李某某的坦白供述。最终,二审法院认为证据充分,维持原判。 李某某的“理由”引发热议。有网友调侃:“这是把犯罪当团建?”也有心理学博主分析,这类行为可能源于病态的刺激需求。普通人解压靠运动、旅行,而他却选择伤害他人,甚至用专业医疗工具作案,说明心理防线早已崩塌。 邻居徐某表示,事件后小区纷纷加装监控,但“堵不如疏”——如何预防类似心理扭曲者再次作案,仍是社会难题。 案件中使用的七氟烷、异氟烷均为强效吸入式麻醉剂,需专业医师操作。若剂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专家指出,这两种药物在国内属于严格管控物品,普通人根本无法合法获取。李某某的行为不仅违法,更对被害人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量刑范围为三年以下,但法院考虑到李某某多次犯罪、造成人体损伤,最终判处2年。有网友认为“罚得太轻”,也有法律从业者分析:若以故意伤害罪起诉,可能面临更重刑罚, 但现有证据更支持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定性。 事件发生后,俞某所在小区居民连夜安装监控,物业也加强巡逻。但监控能防贼,却防不住“心理变态”。有网友吐槽:“现在连睡觉都得拉窗帘,门窗得焊死?”更有人呼吁立法针对“屡教不改”的惯犯,增设专门罪名。 李某某的“紧张感解压”暴露了现代人对情绪管理的认知误区。正常解压靠运动、社交,而他却选择伤害他人,甚至用医疗手段制造“刺激”。心理学专家建议,长期压抑情绪需寻求专业帮助,而非铤而走险。 这起案件像一记警钟,提醒我们:犯罪者的“解压方式”可能非常变态、猎奇。如何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心理疏导,如何让“惯犯”洗心革面,仍是待解难题。
最近,江苏扬州一起离奇案件冲上热搜。 2024年1月1日凌晨,一名陌生男子竟闯
理大国迷雾
2025-08-19 17:17:07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