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反击战:一颗"阉割芯片"引发的国产化革命》

月鹿简科 2025-08-19 17:23:02

2025年8月13日,据外媒报道,中国工信部等部门要求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证实大量采购H20是否合理,并建议采用国产替代方案。这个不应该是建议,应该是必须使用国产替代!

【信源】采购英伟H20,需说明理由!——芯智讯

2025年8月13日,一份措辞温和的“建议”在中国科技圈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已向腾讯、阿里、字节跳动这类行业头部企业发出问询,其中明确提及:需说明为何要大规模采购英伟达的 H20 芯片,同时也建议这些企业多关注国内的相关方案。

这份官方函件字面上满是客气周全的措辞,可那些行业巨头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 每一行文字背后,都藏着不容置喙的分量。这根本不是什么行业指导,而是中美科技棋局里,中方落下的一颗关键棋子。

一枚刚被美国“解禁”的芯片,怎么转眼就成了中国监管的重点关照对象?这背后,是一场早就开始的技术主权“摊牌”。

故事要从一个月前说起。2025 年仲夏七月,特朗普执掌的美国政府抛出了一枚令人始料未及的政策炸弹 —— 为英伟达 H20 芯片叩开对华出口的大门亮起了绿灯。这看起来像是技术封锁松了口,可棋盘的另一面,却全是美国的精明算计。这份“善意”附带了两个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

其一,经济上明抢。美方要求H20在中国销售额的15%必须上缴美国政府,等于是在中国AI市场的蛋糕上硬生生切走一大块。其二,战略上设套。

美国内部报告早就说得明明白白,H20本身就是一款性能被大幅阉割的“特供版”。它的目的不是帮助中国,而是用一个“够用但不够顶尖”的芯片,给中国的AI发展水平设定一个天花板,拖慢整个国家的脚步。

更要命的是,这枚芯片本身还不干净。这款产品在性能上与国际市场的主流款型相去甚远,能耗更是高到惊人,压根达不到中国绿色数据中心的准入要求。

而且,关于它在硬件和软件层面留有“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后门的疑云,也始终没有散去。

面对这枚包着糖衣的毒药,中国的应对显得既冷静又迅速,一套组合拳打得有章有法。

第一步,先举起“安全”这面盾牌,抢占道义高地。就在美方的态度刚刚有所松动没几天,时间来到 7 月 31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便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英伟达方面进行了约谈。双方这次谈话的核心,落在了 H20 芯片潜在的安全风险上。

负责监管的部门已经明确要求英伟达,必须提交一份详尽的技术说明文件,以此来证实该芯片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

这一招非常高明,它直接把一个商业采购问题,升级到了国家安全层面,为后面所有的行政干预和国产替代铺平了法理和道义基础。

紧接着,中国亮出了真正的王牌——强大的国产替代实力。监管部门敢对H20说不,当然不是凭空赌气,而是因为国内的芯片产业确实有了撑得起场面的进展。

比如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业界普遍认为其性能已经能和H20打个平手,而且早就用在了百度文心大模型这类关键场景中,并且是规模化部署。

这些实打实的案例告诉市场一个信号:国产芯片不光是“能用”,在不少地方已经很“好用”,完全可以成为科技巨头们供应链的新选择。

当 “防护屏障” 与 “替代利器” 双双部署完毕,工信部 8 月 13 日那份 “提议”,便成了水到渠成的最终警示。它实际上是在告诉腾讯、阿里们:别只算自己的经济账了,现在必须从供应链安全、技术自主,甚至是国家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你们的采购清单。

国家紧接着出台的强制性规定颇具分量:2026 年前,国内数据中心里国产芯片的应用占比得突破四成。这一指标的落地,恰好为先前那份 “建议” 铺就了一条实打实的推进路径。

这场围绕H20的博弈,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科技格局。腾讯、阿里这些过去纯粹的商业公司,如今被推到了一个新位置,它们的选择不再只影响自己的利润,而是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自主AI生态的未来。它们成了国家技术战略的实际承载者。

走“自主可控”这条路,短期内必然要经历适配和磨合的阵痛,但长远看,这却是在为中国科技的未来挖一条最深的护城河。

回过头看,H20事件就像一场漂亮的防守反击。中国巧妙地把美国的“技术阳谋”,转化成了倒逼国内产业团结、加速升级的内部动力。

它用行动宣告,在核心技术上,中国决心走上一条虽然更难,但唯一正确的路。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