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安徽第一家族,曾被鲁迅怼,生的儿子却被十亿华人敬仰。起跑线就比普通人高一等的邓以蛰,曾经和鲁迅辩论思想,他的儿子的声望和社会地位却比他高出许多,几乎中国所有人都对他儿子十分敬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邓以蛰这个人大家或许还没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他的儿子可是全中国人都认识并且敬佩的人,那就是成功让中国能够挺直腰杆说话的邓稼先,邓以蛰这位父亲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可是影响很大的存在。 邓家祖上可是邓石如这个大名鼎鼎的大书法家和篆刻家,那毋庸置疑邓以蛰从小受到的都是老旧的传统思想,但是邓以蛰早就想去学习新的思想和文化,于是在青年时期逃离了家的“牢笼”,去往了日本留学,也是在那里遇见了改变了他一生的人。 陈独秀的出现是对邓以蛰的成长道路上的有关键作用的,也是陈独秀带领他找到了新的观念,那时候的清政府还守着老旧的思维不肯改变,邓以蛰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会被这些条条框框给束缚住。 原本从日本回来后邓以蛰已经有了光明的前途,年轻稚嫩的他就被委以重任当上了安徽的教育司长,但是陈独秀却建议他趁着年轻继续学习,于是邓以蛰直接放弃了“高官俸禄”,再次启程去往美国,这次他重点学习的就是美学。 邓以蛰对美学艺术的理解非常深厚,优秀的人身边自然都是同类,他和宗白华、鲁迅都是好朋友,他先后在清华北大的教过书,那时候他还和鲁迅进行过一场“辩论赛”,主题正是美学。二人互相认可对方,但又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邓以蛰认为艺术能带给人的价值不只是表面的快乐,它甚至超出了自然的领域,艺术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思想,这是无法言喻的震撼。1962年邓以蛰大方的把家里珍藏的书法都送给了国家,让这些作品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将这些作品中的“能量”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 邓以蛰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1937年清华北大南开这些学校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土地,搬迁到了长沙,邓以蛰带着全家留守,但他无论过得多苦,也绝不低头像敌人讨饶,当时有一位朋友去看望邓以蛰,但他的目的却是想拉着邓以蛰一起“下水”投靠敌人,他发现后直接将这位朋友赶了出去,当时邓稼先就在家中,这一幕的画面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邓稼先没有让父亲失望,当时父亲对他说的一句报效祖国,邓稼先的一生都在为此事奋斗,他明白技术的重要性,毕竟人家拿高科技对付中国的时候,我们的武器和对方一比就像是在“肉搏”一样,我们必须也掌握能够让敌人忌惮的武器,邓稼先在这件事的贡献上是最大功臣。 但邓稼先对中国带来的价值绝不止造出了“核武器”而已,他让大家明白了坚持的意义,思想才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因为收到了邓以蛰的影响,邓稼先才会明白什么是民族大义。 邓稼先让中国在面对强敌的时候也能硬气的与之对抗,他可是中国十几亿人民共同的“偶像”,邓以蛰作为父亲更是开了个好头,他敢于放弃老旧的观念,改变新思想更是大家尊敬的榜样。这父子俩对中国的贡献都是有特别意义的。 参考资料:邓以蛰/邓稼先百科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