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销量大跌!是学习华为狼性毒文化所致,还是缺乏核心科技?以前提造车新势力必提蔚

涵柏看汽车啊 2025-08-19 17:36:18

理想销量大跌!是学习华为狼性毒文化所致,还是缺乏核心科技?

以前提造车新势力必提蔚小理,尤其是理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叫一个风头无两,年销五十万辆的成绩让一众竞争对手望尘莫及,成为新势力中名副其实的佼佼者。可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理想销量数据一出来让人大跌眼镜,交付量暴跌40%,被零跑、问界、小鹏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这不禁让人想问:理想汽车到底怎么了?

说起理想汽车的发家史,就像一部精彩的逆袭传奇。靠着独特的增程式技术,精准捕捉到消费者对里程焦虑的痛点,再加上“冰箱、彩电、大沙发”这些舒适配置,成功塑造了“奶爸神车”的形象,并以此迅速打开市场,收获了一大批家庭用户的追随。不得不说,理想早期的成功,本质上是“精准踩中了时代的红利”——在纯电技术尚未成熟、用户对续航普遍焦虑的阶段,增程式用“油电混搭”解决了痛点,而“堆配置”又戳中了家庭用户对“实用性”的极致追求。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策略,在当时几乎无往不利。

但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不会有永远的常胜将军。当竞争对手纷纷觉醒,理想汽车曾经的优势就不再那么明显。当类似零跑C16这种尺寸更大、配置更高,价格还更便宜的一大批竞争对手出现,消费者很难不动摇。此外,问界凭借华为的智驾系统,吸引了不少追求先进驾驶技术的用户,而小鹏在智驾领域的死磕,蔚来平价车型的推出,都在不断瓜分市场份额。此时的理想汽车,就像是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理想的“护城河”太容易被复制了。“堆配置”本身没有技术壁垒,当其他品牌用更低的价格提供相似甚至更好的体验时,理想的“性价比光环”自然会褪色。而智驾、纯电这些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恰恰是理想过去忽视的“短板”,如今成了对手攻击的突破口。

就连理想汽车曾经赖以生存的增程式技术,如今也逐渐成为发展的掣肘。在行业都在大力发展纯电、追求长续航和快速充电速度时,理想还主要依赖发动机来解决续航问题。这种技术路线的滞后,使得理想汽车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吃力。增程式早期是“过渡方案”的最优解,但当充电桩密度提升、纯电续航突破1000公里后,“带着发动机跑”就成了“低效”的代名词。很多用户会想:“我花同样的钱,为什么不买一辆更纯粹的电车,既省钱又环保?”

理想纯电车型i8的发布,本应是品牌转型的重要一步,却成了一场闹剧。发布会不仅没有清晰地展现出新车的优势,还因为车主贴反光条被骂没素质等事件,让新车未火,品牌形象却先受损。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给本就处于困境的理想汽车雪上加霜。这场“翻车”背后,暴露的是理想在“品牌运营”上的短板。纯电转型本就需要用户信任,结果却用一场“抓不住重点”的发布会和“负面舆情”消耗了口碑。这说明理想还没适应从“卖配置”到“卖技术+品牌”的角色转变,营销思路仍停留在“堆料时代”。

为了挽救销量,理想汽车不是没做出努力。搞促销,送音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消费者,但也导致单车利润一路下滑。靠促销换销量,、短期看能拉回一些用户,但长期会损害品牌溢价,让消费者形成“理想只会降价”的印象。更关键的是,利润下滑会直接影响研发投入,陷入“销量跌→利润降→研发少→产品弱→销量再跌”的恶性循环。

其实消费者的“口味”早就变了:以前买车看“够不够用”,现在看“够不够先进”。以前听“故事”,现在认“技术”。理想如果还抱着“老黄历”不放,只会被市场越甩越远。理想汽车的下一站,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就看它能否成功转型,再次书写辉煌。说到底,理想的困境不是“市场太卷”,而是“自己跑得太慢”。新能源赛道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迭代速度”的竞争。如果理想能放下“曾经的骄傲”,正视短板、全力补课,未必就没有重返巅峰的机会。但如果继续“躺平”,恐怕真要从“神坛”跌落了。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用户44xxx09

用户44xxx09

1
2025-08-20 02:02

零公里二手车?

猜你喜欢

涵柏看汽车啊

涵柏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