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落在GDP上 以色列又被现实教育了一次:战场上的爆炸声,最终会敲在统计局的

秋恒看军事 2025-08-19 18:26:06

炮火落在GDP上 以色列又被现实教育了一次:战场上的爆炸声,最终会敲在统计局的表上。最新初估,二季度(4—6月)经济收缩3.5%。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上一次掉头是2023年四季度,萎缩20.8%,导火索同样是战争,只是那回对手叫哈马斯。 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突袭,理由依旧是“迫在眉睫的核与导弹威胁”。战事打了12天,以停火收尾。但经济这趟急刹车,没那么容易把车开回正道:领空基本关闭、预备役大面积征召,企业停摆、家庭消费缩手,外贸和投资抱团下坠——一套“战争组合拳”,对民生和商业都很实在。 数字不浪漫 统计局把账摊开了: — 商业部门产出暴跌6.2%; — 居民消费下降4.1%; — 剔除初创和钻石后的商品与服务出口下降3.5%; — 就连政府支出也收窄了1%。 最敏感的一环,是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住宅建造——直接下12.3%。这不只是“买房少了”的问题,而是开发商拿地、银行放款、上下游施工链条一起踩刹车。修辞能安慰人,施工只能靠现金流。 米兹拉希-特法霍特银行的首席策略师罗南·梅纳赫姆说得直白:与伊朗的12天战事冲击了家庭支出,再叠加高利率与谢克尔升值,经济面临多重逆风。要把这次冲击从趋势里“滤干净”,至少要1—2个季度。换言之,账面上的伤不是“一键撤销”。 战争税:看不见、逃不掉 过去22个月,以色列一头扎进史上最长、最重的多线冲突:加沙、黎以边境、红海航线、伊朗本土与代理人……截至目前,累计损失约3000亿新谢克尔(约887亿美元),政府借贷被迫抬升,债务负担陡增。所谓“安全红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战争税”:保险涨、融资贵、投资等、消费躲。 这也是为什么,2024年全年增长大概率只有1%——从2022年的6.3%,到2023年的1.8%,再到今年的“勉强正数”,曲线已经说明一切。央行还给出更长的乐观线:2025年3.3%,2026年4.6%。财政部相对保守,刚把2025年的增速从3.6%下修到3.1%,前提还是“加沙战斗强度仅持续到9月底”。更要命的是,这份预测没把“进入加沙城人口密集区”的新增成本算进去——算盘可以乐观,支出永远很现实。 企业的“停战线”,家庭的“防空洞” 这轮冲击的微观景象,毫不抽象:导弹来袭,防空警报一响,企业先停工,员工往防空洞钻;领空收紧,航班减停,物流开不了工;预备役集合令一下,产线就少了人,服务业就短了手。战争结束靠停火协议,经济复工却靠订单、现金、信心三件套。 消费减少4.1%不是“少逛街”的问题,而是家庭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被打了折扣;出口减少3.5%也不是“少出几单”的问题,而是客户对地缘风险的再定价——把以色列的交付时间和保险费用,悄悄往上调。投资骤降12.3%,则是企业用脚投票:不在确定性回来之前,押重注。 利率、汇率与“政策的耐心” 如果说战争是短刀,利率是钝器。高利率把房地产与创业融资的脉搏压住,谢克尔升值又让外贸竞争力打折。两者叠加,恰好“正对位”这次GDP的三条下行分项。把增长从谷底拉起来,宏观政策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把财政投向按在“能带动”的地方(基础设施、安保相关民生、科技与产业链补短),二是货币政策保持“耐心而非豪赌”的节奏——快刀去利率,可能换来短暂兴奋与更深摇摆;稳步下调,给投资与房建一条喘息的坡道。 梅纳赫姆的提醒没错:复苏会是渐进的,且取决于政治—安全环境。这话不好听,但最诚实。因为在以色列,央行可以给利率,不能给停火;财政部能批预算,批不了和平。 结尾:把地图折回账本 阿拉伯语里,“稳定”与“常态”有同源词根。以色列现在缺的,恰恰是这两个字。经济学上,“趋势”靠生产率与投资,短期波动靠需求管理;地缘政治上,趋势由邻里关系决定,短期波动由导弹与停火决定。把地图折回账本的唯一方法,是把战争风险从企业与家庭的预期里剥离出去——哪怕只是一点点。 短期看,以色列能做的并不复杂:稳金融、护就业、托投资,优先给“能立刻形成产出”的部门上强心针;中期看,财政要少讲“无限安全”,多讲“有限但可持续的安全”,别让每一次军事动作都变成债务的下一次抬杠杆;长期看,增长要靠技术与市场,不靠动员令。 一句话复盘:炮火停得越久,GDP修复得越快;安全环境每波动一次,企业与家庭就往后退半步。经济不是不爱国,只是不爱不确定。 参考资料:《 安理会就以色列伊朗冲突举行紧急公开会 伊朗与以色列代表相互指责对方-央视网 》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