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名男子插好充电枪后,并没有直接启动充电,想等到晚上12点钟再充。可谁知道

九分侦察 2025-08-19 18:49:07

重庆,一名男子插好充电枪后,并没有直接启动充电,想等到晚上12点钟再充。可谁知道,晚上9点多的时候,来了一辆车,对方直接拔掉了他的充电枪,插到了自己车上。最后,该男子不仅花了12块钱充电,充电接口还被损坏,维修费花了900多。他找对方索要赔偿,对方却说“我看到你没有充电,所以才正常拔走的,并没有过错”   “我看到你没充电,拔了怎么了?”李某理直气壮的声音在重庆南岸区充电站回荡。他刚刚强行拔下廖师傅的充电枪,导致充电接口损坏,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   这一幕发生在2025年8月,事发前,深夜廖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将充电枪稳稳插入自己的新能源车,却没有立即启动充电,因为他在等,等到午夜12点后,电价跌入低谷,能省下几块钱。可没想到,这一等,却等来了900元的维修账单……   晚上9点多,一辆SUV缓缓驶入充电站,司机李某下车后,左右张望,目光最终锁定在廖师傅的车上。他走近,伸手握住充电枪,猛地一拽“咔!”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在寂静的充电站格外清晰。   与此同时,廖师傅的手机APP突然弹出一条异常提示,他心头一紧,立刻赶回现场,却只看到自己的充电接口歪斜变形,而李某早已扬长而去。   要知道充电枪的锁止装置,若因外力强行拔出导致机械损伤,维修费近900元。更讽刺的是,廖师傅最终仍支付了12元的充电费,因为系统显示“充电完成”,可他的车其实压根没充上电。   而这个看似简单的纠纷,却折射出新能源时代的新型社会矛盾。但类似案例在全国并不少见,内蒙古曾有一例类似纠纷,法院最终判决拔枪者赔偿3.2万元,明确认定这种擅自拔枪属于侵权行为。   因为即便车辆未在充电状态,充电枪的占用权仍受法律保护。然而,现实中像廖师傅这样的车主,往往陷入“举证难、索赔更难”的困境。   法律认定充电枪插入车辆后,即形成“使用权”关系,即使未开始充电,擅自拔除仍可能构成侵权。然而现实中,很多车主像李某一样,存在“没充电就能拔”的错误认知。   而这件事在廖师傅这里,面对李某咬定“不知情”,拒绝赔偿。他只能选择报警、起诉,甚至面临漫长的司法程序。但此类案件的关键在于“过错认定”,简单说就是若能证明对方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车主可主张维修费及停运损失。若不能将自己承担一切……   只能说,新能源车的普及速度远超配套法规的完善进程,当技术进步与社会规则出现断层时,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普通消费者。这不仅需要更细致的法律规定,更需要充电运营商完善管理系统,以及还有每一位车主的自觉。   毕竟,下一个被拔掉充电枪的,可能就是你。

0 阅读:2

猜你喜欢

九分侦察

九分侦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