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老鼠变少了?一位60多岁的农户表示:目前农村的老鼠的确比以前少很多,主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8-19 19:40:38

为什么农村老鼠变少了?一位60多岁的农户表示:目前农村的老鼠的确比以前少很多,主要原因并不是猫类的泛滥,而是因为这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农村长大的人,大多不会忘记小时候和老鼠“斗智斗勇”的那些年,早些年,一入夜,屋子里就能听见叮叮咚咚的响声,墙角的塑料袋被咬得稀碎,灶台上的玉米饼早上起来只剩个边角,有时候睡梦中还能感觉被什么东西蹿过,被窝里一翻身,老鼠早就跑没影了,那时候,哪家没备着捕鼠夹、粘鼠板、一瓶瓶鼠药?   可如今,走在村里,别说是老鼠的影子,连屎粒都见不着一坨,不少人回到老家还会感慨一句:“现在怎么这么干净?”其实这变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背后藏着的是一整套农村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   最先发生变化的,是住的地方,以前村里大多数人住的都是土坯房,墙是用泥巴拍出来的,墙缝能塞进手指不说,连房梁底下都能窝上几窝老鼠,那时候屋顶漏雨、墙角掉灰,老鼠打洞跟玩似的,一家一户的屋子就像它们的游乐场,到了晚上,它们从柴房钻进厨房,再从厨房蹿进卧室,溜溜达达地转上两圈,哪家不留点吃的,第二天准能看出痕迹。   这十来年,村里的房子一座接一座地翻新,从前的低矮土屋变成了三层小楼,外墙抹上水泥,地板铺上瓷砖,门窗一关,连蚊子都难飞进来,以前能让老鼠安家的地方,如今全堵得严严实实,就连鸡舍、猪圈都换成了钢架结构,铁皮封顶,老鼠想钻个缝都得费老大劲,家家户户还装上了铝合金门窗,密封条一贴,风都透不进来,更别提老鼠了,它们原本赖以生存的“房产”,如今变得坚不可摧,连个落脚的地方都快没了。   吃的也不好找了,老鼠虽然机灵,却再也找不到那些年堆在墙角的麻袋粮食了,过去收完庄稼,家里总得存上几百斤麦子、玉米,麻袋口一捆,往墙角一放,老鼠牙一咬就能开饭,那时候人图省事,老鼠却图方便,把整个村当成自家厨房,现在不一样了,粮食一收就拉去烘干、处理、统一储存;家里留的口粮全进了不锈钢桶,盖子扣着,还上了锁,老鼠就算鼻子再灵,也找不着开口。   再说垃圾,以前村里没垃圾桶,谁家扫出来的菜叶、饭渣,顺手就倒在院子角落,狗来翻,鸡来拣,老鼠也来凑热闹,村头沟里常年发臭,几只老鼠在里面窜来窜去,根本没人当回事,如今村里不光装上了带盖垃圾桶,清运车每天定时来收,就连地上掉颗米都能让鸡先一步叼走,老鼠想吃点剩饭剩菜都没地方找,有人说老鼠是被饿死的,这话听着虽然夸张,但也不算全错。   田里的日子也不好过,以前农村种地,杂草丛生,地头地角处都是老鼠藏身的好地方,秸秆堆、玉米皮、树枝堆,老鼠能在里面搭窝、藏粮、养崽,现在农业机械化了,种地讲规矩,地里喷除草剂、撒杀虫药,连蚯蚓都少了,更别提老鼠,刚播种的地里也撒着拌药的种子,小老鼠吃了不是当场死,就是回窝后一命呜呼,它们在地里刨半天,别说粮食,就连虫子都难找,连个遮风避雨的草垛都不剩,生存压力一下子大了不少。   除了环境变,村里抓老鼠的“天敌”也没闲着,过去家里养猫是为了看家、捉老鼠,现在不少人养猫是为了陪伴,虽然变了身份,但本事没丢,村里的狸花猫、橘猫、小黑猫,一个个蹲在墙头、趴在窗台,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角落,老鼠一露头,立马扑上去,而且现在流浪猫也多了,尤其是超市、菜市场附近,猫群盘踞,鼠类几乎没了生存空间。   不仅猫在行动,人也没闲着,防疫站每年春秋两次免费发鼠药,颗粒拌着香味剂,老鼠一吃还能带回窝,整个老巢都“团灭”,有些地方甚至在下水管道、粮仓周围安装了超声波驱鼠装置,老鼠连靠近的勇气都没了,村民也更注意卫生了,粮食密封、厨房整洁、院子干净,老鼠根本找不到机会。   不过,老鼠一少,生态也在悄悄变化,以前村西那片小树林里,常能听见猫头鹰叫,那是夜里捕鼠的能手,现在猫头鹰越来越少了,护林员说,老鼠没了,猫头鹰只能另寻生路,村边的小河沟里,曾经能摸到小蛇,现在翻遍石头也见不着一条,老一辈人说,蛇吃鼠,鼠没了,蛇自然活不下去,这些变化虽然不那么显眼,却是真实发生的。   反倒是城市的老鼠活得还滋润,一些新闻里说,城市的下水道、垃圾转运站成了老鼠的新天地,城里人养的猫多是宠物,见了老鼠也不一定扑上去,于是老鼠“战略转移”,从农村撤退,转战城市地下,虽然环境没农村好,但至少还能苟活。   老鼠的消失不是一场战争的胜利,而是一连串生活方式变化的结果,从住房到储粮,从垃圾到田地,从猫到人,每一点改变都在悄悄推动着这个过程,没有谁特意去赶它们走,但生活越来越好,它们就自然而然地留不下了。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老鼠少了的喜与忧》      

0 阅读:0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