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俄罗斯突然喊话西方:同意给乌克兰安全保护,但必须同时给俄罗斯“更可靠

段制国际 2025-08-19 22:10:37

8月18日,俄罗斯突然喊话西方:同意给乌克兰安全保护,但必须同时给俄罗斯“更可靠”的保障,还点名要超过1990年北约的承诺水平。   2025年8月18日,俄罗斯外交部通过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向西方发出明确信号:任何关于乌克兰安全的国际协议必须同步为俄罗斯提供“更可靠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保障,且保障标准需超越1990年北约作出的“不向东扩张”承诺。   这一表态标志着俄乌冲突的外交博弈进入新阶段,谈判焦点从单方面保障乌克兰转向构建多方制衡的安全框架。   俄罗斯此次提出的核心诉求是建立“安全对等”机制。乌里扬诺夫强调,作为直接冲突方,俄罗斯的安全关切必须被纳入协议框架,否则任何和平方案都缺乏可持续性。   其特别指出,1990年北约向苏联作出的“不东扩”口头承诺最终被多次违背,因此新协议必须包含具有强制力的法律条款,而非“空头支票式”的外交辞令。   这种诉求源于俄罗斯对北约五轮东扩的深度焦虑——北约成员国从16个增至32个,部署的军事设施距离俄边境已缩短至数十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透露,在8月15日美俄阿拉斯加峰会上,普京曾对乌克兰获得“类北约第五条款”安全保障表示原则同意。   但俄方此次突然加码,既是对西方单方面推进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制衡,也试图通过设置更高门槛延缓北约东扩进程。   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后提出“安全保障应重实质而非形式”,暗示可能调整现有方案,这为俄方诉求提供了操作空间。   乌克兰的处境愈发复杂,泽连斯基政府既希望获得北约式安全保障,又担心接受俄罗斯条件会导致东部领土问题被“冻结”。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分析显示,若俄方要求被部分采纳,乌克兰可能被迫接受顿巴斯地区“特殊自治”地位,同时接受俄军从第聂伯河西岸撤军。   当前谈判僵局凸显战后欧洲安全架构的深层矛盾,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大俄罗斯”主义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在乌克兰问题上集中爆发。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报告指出,要打破僵局可能需要“21世纪的赫尔辛基协议”,建立包含军事透明度、危机管控机制和领土争端调解程序的新框架,但如何在美俄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实现这种制度创新,仍是未解难题。

0 阅读:9

猜你喜欢

段制国际

段制国际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只有坚持,你的梦想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