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轮书话[超话] “食货”理念与古代王朝在经济生产领域的“政治账”优先(林永昌《帝都之铁:汉代铁工业与辐辏网络》)
虽然考古证据已证实,铁器生产的供应与流通网络具有高度整合性,但食货体系理论为解析推动铁器生产达到最大化与协调运作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更精妙的分析框架。汉代的铁器生产网络显然遵循着与食货体系一脉相承的经济逻辑,其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国家能够有效地征调物资并实现均平分配。从核心区域到东部郡国的生产体系联动,以及各区域内部的整合,固然是为了实现跨区域的物资供应。若从食货体系的视角审视,此举更是旨在通过对矿产资源富集地区的系统性开发,务求实现这些重要资源在汉室江山之内的均平分配。试想,倘若这种高度协同的生产模式的核心目标并非单纯追求国库之利,亦非仅为应付地方性需求,那么许多看似“有违经济效益”的大规模生产与供应现象,便能获得更好的理解。诚如华道安对汉代经济运作的精辟见解:“汉王朝将社会视为一个由贸易紧密联结的有机整体,通过恰当的中央调控,可使此整体效能臻于至善。”都城区及其他重要节点展现出的铁器生产辐辏网络,确实保障了资源与贡赋能够被有效地征调并在这一“有机整体”之中流通,从而维系汉王朝各区域特别是边陲之地的社会稳定。然而,在食货体系理念指导下推行的这一全国性整合网络,终究属于一次“制度试验”,而且汉王朝也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因此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极少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