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一21岁女教师被埋进废墟,身体断成三截,救援人员赶到时,发现她用身体死死护住一个东西,看清后,在场的人无不泪目...... (信源:中国政府网——中央组织部表彰"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2008年5月13日的雨夜,四川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上,冰冷的雨水混着泥浆。救援队撬开一块沉重的水泥板时,所有人都停住了。那景象让人无法呼吸。 一个年轻女老师的身体被压断成三截,腹部被钢筋刺穿,但她的双臂,却以一种超越生命的力量紧紧环抱着三个孩子。 孩子们在她怀里,身体完好,神情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她用一句“不怕,有老师在,我保护你们”和瘦弱的身躯,为三个孩子撑起生命。 她叫向倩,那年21岁,是龙居小学六年级三班的英语老师。 向倩的伟大选择,不是一瞬间的冲动,而是她日复一日关爱的本能延伸。在学生们的记忆里,她漂亮又爱笑,说话总是很温柔。大家不叫她向老师,而是亲切地喊她“小向姐姐”。 她的英语课从不枯燥,总带着孩子们玩英语接龙游戏。这份亲近,早已在她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超越师生的情感。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灾难降临。教室剧烈摇晃,向倩临危不乱,拍着讲台指挥学生快跑。大部分孩子冲了出去,她自己也跑到了教室门口,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安全区。教学楼随时会完全垮塌。 就在这时,她看到三个小女孩因为害怕,正躲在课桌下瑟瑟发抖。门外的学生拉住她的手,哭喊着让她快走。向倩几乎没有丝毫犹豫,她挣脱学生的手,转身冲回了那间正在崩塌的教室。 “不怕,有老师在,我保护你们。”这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她蹲下身,用自己瘦弱的身体和后背,为三个孩子撑起了一片狭小的空间,将他们紧紧揽入怀中。楼板和砖块砸下,她用生命兑现了最后的承诺。 这种选择,深植于她的家庭。向倩出生在当地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父亲就是一所学校的副校长,而她从小的愿望就是成为老师,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家乡什邡任教。她的职业道路,本身就是对家族信念的继承。 地震发生时,她的父亲向忠海首先做的是排查自己学校的险情,安顿好所有学生。父女两人在不同的地点,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当他骑着摩托车在风雨中奔波数十里,赶到龙居小学,看到的却是一片废墟和女儿冰冷的遗体。 这位坚强的老教师瞬间崩溃,瘫倒在地。他踉跄着走到女儿身边,抚摸着她冰冷的脸,老泪纵横。在极致的悲痛中,他反复呢喃着:“我可以理解,作为老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这句话里,没有一丝责备,只有一位老教师对另一位年轻教师的最高认可。 当然除了那位用生命守护学生的女老师,无数普通人在灾难降临的瞬间,用本能的善良与无畏的担当,书写了震撼人心的英雄篇章。他们的身份各异,却在同一场灾难中,绽放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还有在都江堰的废墟中,救援人员发现了一位已经遇难的母亲。她的身体呈匍匐状,双手撑在地上,身下紧紧护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孩子被裹在小被子里,毫发无伤,安静地睡着。 北川县县长经大忠,在地震中他失去了多个亲人,但他还是光着脚在废墟上奔跑,余震不断时,他站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嗓子喊哑了就用手势比划。连续 5 天 5 夜,他没合过眼,从废墟里救出了 100 多名群众 在泥泞雨夜,向倩和孩子们被发现时,现场寂静无声。有人喊“敬礼”,救援和医护人员自发向她残缺却伟大的遗体致以崇高敬意。那个敬礼,让向倩的故事从属于家人,扩展到在场所有人,并迅速传遍中国。 后来,她的事迹被写进了教科书,拍成了电影。龙居小学重建后,校园里恢复了朗朗读书声,每年5月12日,学校都会举行庄严的纪念活动。很多人在网上呼吁,应该为她在学校里立一座雕塑,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位“小向姐姐”。 这些名字与故事,只是汶川地震中无数英勇事迹的缩影。他们中有老师、有战士、有干部、有普通百姓,在灾难面前,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生命的防线。这些瞬间或许短暂,却永远刻在民族的记忆里 —— 因为它们证明,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从未熄灭。
[中国赞]2008年,汶川地震,四川一21岁女教师被埋进废墟,身体断成三截,救援
韫晓生
2025-08-20 17:26: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