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为什么当汉奸? 我们先从他的家庭花销的角度来管中窥豹一下。 我把他的日记中,有几处随意记载的开销状况罗列一下: 1、“付静子外衣价二九五元。”(1941年1月17) 2、“和森介绍和兴成估衣庄来,留狐皮衣裘二领,共千五百元。”(1941年12月22日) 3、“午在同和居宴客,丰一为主,为小儿弥月也,共有八席。”(1941年2月16日) 4、“换用厨子,月给千元,外加五百,本是引车之徒,能做便饭菜而已。”(1945年12月3日) 5、“用人拜寿,给演员共二百五十元也。”(1943年12月27日) 6、“道丰二就永顺居与西邻十三号叶氏成契计一千二百元,地约一亩,屋十间半耳。付中保筹资五百元也。”(1942年9月13日) 7、“付侦警三至五月津贴,共八千二百八十元也。”(1945年5月14日) 从以上随随便便几条就可以看出,周作人家庭不但衣食住行花销巨大,而且雇用的厨子、车夫都是给的高薪。伪政府还给他派了贴身的安保警察,为了笼络人心他还额外给人家再贴补了丰厚的津贴。 日常生活就花费这么多钱,究竟从何而来呢? 且看周作人担任伪职时的“身价”: 担任伪北大图书馆馆长,“身价”300银元; 担任伪北大文学院院长,“身价”400银元; 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委兼教育总署督办等“身价”1200银元。 ——总共“身价”近2000银元。 但是,仅凭这些也算丰厚的“身价”,也不够他一家锦衣玉食,大肆宴请,买田置地,雇佣20多个仆役,买小汽车。 周作人还有大笔收入,就是凭借着汉奸身份,在北平的官场里边纵横捭阖,跟很多官场上的汉奸一样“捞银子”。他等于是成为了日伪控制的北平文化界的一个大“掮客”,也干着“雁过拔毛”的营生。 周作人当北大普通教授时的薪金约为300银元,他投靠日本人当汉奸之后的公开“身价”就翻6倍多,外加大笔权力寻租后的收益。 说他不是为了钱而出卖人格,谁会信呢!
抗战时期的大汉奸.....
【56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