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会来事,阵风被PL15击中后奇迹生还;印度很满意,再买100架。 2025年5月印巴空战过去三个月了,但关于印度阵风战机表现的争议还在继续,8月19日,法国防务媒体突然抛出一个新说法:印度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导弹击中后成功返航。 这个说法一出来就引发了质疑,毕竟到现在为止,印度方面没有公开任何战机受损的照片或者飞行数据,只是口头上各种说法。 空战刚结束时,印度坚持说没有损失任何战机,甚至声称击落了多架巴方战机,但网上流传的一些照片和分析显示,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法国媒体现在说阵风被击中但成功返航,这个说法挺有意思,既承认了战机遭到攻击,又强调了它的生存能力强。 问题是如果真的被现代空空导弹击中,一架非隐身战机怎么可能安全返航?现代导弹的威力大家都清楚,命中率和杀伤力都不是开玩笑的。 法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声?答案可能很简单:生意,阵风战机是法国军工出口的拳头产品,印度是最大的买家,已经花了88亿美元买了36架。 印度原本还计划再买114架,合同金额可能达到几百亿美元,如果阵风在实战中表现不佳,这笔大生意就可能泡汤。 不仅如此,埃及、希腊等其他潜在买家也在观望,如果阵风的实战口碑受损,这些国家可能会转向其他选择,比如美国的F—35或者其他战机。 对法国来说,维护阵风的声誉就是维护自己的钱袋子,通过媒体发声,既能帮印度挽回面子,又能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 从印度的角度看,阵风是国防现代化的象征,承认这些昂贵战机在首次实战中表现不佳,等于承认政府的采购决策有问题。 莫迪政府肯定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法国媒体的说法给了印度一个台阶下:战机确实遭到攻击,但证明了它的优秀性能。 技术层面来看这次空战确实暴露了一些问题,现代空战越来越依赖体系作战,单一装备再先进,没有配套支持也难以发挥作用。 巴基斯坦这次使用了预警机配合战斗机的战术,能够在更远距离发现目标,提前发射导弹,这种超视距作战模式是现代空战的主流。 印度虽然装备了先进的阵风战机,但在预警指挥、电子战等方面可能存在短板。这些软实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硬件装备的发挥。 从导弹技术看现代空空导弹的射程和精度都有了很大提升,PL—15导弹的射程超过200公里,比很多老式导弹有明显优势。 相比之下阵风配备的米卡导弹射程只有80公里左右,在超视距空战中,射程差距可能是决定性因素。 电子战能力也很关键,如果己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被干扰,飞行员就像瞎子一样,再好的战机也发挥不出作用。 这次空战还涉及到防空系统的表现,印度花了28亿美元买的S—400系统,在实战中的表现似乎不尽如人意。 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干扰设备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传统防空系统如果不能及时升级,很容易被新战术克制。 对于军火商来说,每次实战都是检验产品性能的机会,表现好的装备会迎来订单潮,表现差的可能面临退货。 法国显然不希望阵风成为后者,通过媒体宣传,试图将不利局面转化为营销机会,这种做法在军火行业很常见。 但消费者也不是傻子,各国军方都有自己的情报渠道和分析能力,不会完全相信厂商的一面之词, 真正的市场反应还要看后续的订单情况,如果其他国家继续采购阵风,说明市场对其性能还是认可的,如果订单大幅减少,那就说明实战表现确实有问题。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次争议反映了现代军火市场的复杂性,技术、政治、商业利益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真假。 对于关注军事的普通人来说,重要的是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信息,不要轻信单方面的说法,现代空战技术发展很快,装备更新换代也很频繁,今天的先进装备,明天可能就落后了。 关键是要建立完整的作战体系,而不是单纯依赖某一款先进装备,这个道理对任何国家的军队都适用。 印巴这次空战无论结果如何,都为各国军方提供了宝贵的实战数据,这些经验教训的价值,可能比任何宣传都更重要。 至于法国媒体的说法是否属实,可能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在军事领域,很多信息都被列为机密,外界很难获得完整真相。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争议还会持续下去,各方都会继续为自己的利益发声。 信源:观察者网 白玉京:能干扰F-22锁定的阵风战斗机,为何被PL-15一击必杀?
法国会来事,阵风被PL15击中后奇迹生还;印度很满意,再买100架。 2025
文史充点站
2025-08-22 11:24:05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