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古代攻城那么费劲,为什么不“填土跑马上城墙”破城?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

兽兽说历史 2025-08-22 20:52:22

有人说古代攻城那么费劲,为什么不“填土跑马上城墙”破城?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城墙作为核心堡垒,高度往往在十米以上,比如襄阳古城墙十一米,西安十二米,南京明城墙十四米。这些墙体用夯土筑成,外围挖护城河,设置箭楼和吊桥,地形上还借河流山川,形成天然屏障。古籍记载,攻城战消耗极大,《孙子兵法》就说攻城是下策,得准备几个月器械,避免硬碰硬。历史上,秦统一六国时,围攻赵国城池,士兵用云梯冲锋,却遭弓箭和石块阻击,伤亡惨重。南北朝东魏西魏对峙,黄河一线城池如玉壁成战略要地,进攻方挖地道、投石块,但守军用火油焚烧器械,弓弩射杀。墨家在《墨子》里讲守城术,组织民众分工,确保城内稳定。这种防御模式,推动古人创新战术,促进军事技术进步。

设想进攻方在城墙两百米外起步,那里刚超出守军箭射程。动员五千民夫,白天十二小时挖土装袋,每袋体积零点零一二五立方米,便于运送。坡长两百米,高十米,宽五米,体积按半三角算,四十万土袋,加上沉降多备二十万,总六十万袋。每人十分钟一趟,两天内就能堆成。可实际呢,守军弓弩射击,石块砸下,坡体易塌,需反复加固。历史中,这种填土筑坡叫土山攻城,甲骨文就有记载,商周时期用过,但工程量大,需大量人力从周边取土,运输中守军干扰不断。

而填土方案看似快,实际局限多。守军不光射箭,还用地道侧击,切断补给。古人经验丰富,转用抛石机,减少暴露。历史上,土山攻城虽有,但成功少见,因工程风险高,守方优势大。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兽兽说历史

兽兽说历史

精彩历史内容天天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