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新疆后,左宗棠杀掉了所有俘虏,包括降俘,然而,左宗棠手上沾满了血,却没人骂,为何? 这问题背后藏着一场被很多人忽略的生死抉择。十九世纪的新疆,早不是歌舞升平的西域明珠。 那会儿新疆被阿古柏搅成了一锅粥。这家伙带着外来的军队占了地盘,烧杀抢掠是常事,当地百姓要么逃要么被欺压。更要命的是,他还勾搭上了英国和俄国,想把新疆从咱们手里彻底分出去。左宗棠带着清军去收复,打的不只是阿古柏的兵,更是在跟那些想抢地盘的列强较劲。 战场上的俘虏,哪是说放就能放的?阿古柏的军队里不少是亡命之徒,没什么家国观念,谁给好处就跟着谁干。要是把他们放了,转头可能就又被敌人收编,拿着刀枪对着清军。那会儿清军长途跋涉到新疆,补给困难,兵力也有限,根本没力气再去应付这些降了又反的人。留着他们当俘虏也麻烦,军营里粮食本来就紧张,还要派人看守,万一他们在营里闹起来,更是自找麻烦。 没人骂他,是因为大家清楚他在保家卫国。当地百姓盼着清军来救他们,左宗棠杀俘,在他们眼里是除掉了祸害。朝堂上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大多也明白,在那种紧急关头,心软可能就丢了整个新疆。比起丢了国土、让百姓继续受苦,杀掉俘虏虽然残酷,却是没办法的办法。 当然也不是说杀俘就绝对对。战争里人命最金贵,降俘里或许也有被迫参军的普通人。可那会儿的情况容不得太多犹豫,左宗棠心里大概也清楚这事儿不光彩,但他更怕的是守不住新疆。后来新疆收回来了,百姓能安稳过日子,这份功劳压过了杀俘的争议。 说到底,评价这种事不能只盯着 “杀俘” 两个字,得看看当时的处境。他手上的血,是为了护住更大的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881年,左宗棠顺利收复新疆。慈禧大喜,问李莲英:“赏他些什么玩意呢?”李莲英
【237评论】【30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