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出任担保国后,卢卡申科说了句份量很重的话   泽连斯基的拒绝看似

沈言论世界 2025-08-23 11:15:55

泽连斯基拒绝中国出任担保国后,卢卡申科说了句份量很重的话   泽连斯基的拒绝看似基于历史情绪,实则暗含现实政治算计。其核心逻辑是:乌克兰将战后安全与重建资格绑定为“战时支持者特权”。   2025年4月,美乌签署稀土与矿产开发协议之后,双方达成默契:唯有战时积极援助乌克兰的国家,方可参与重建项目。   这一潜规则直接将中国排除在外,尽管中国始终是乌克兰农产品最大买家之一,并持续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在阿拉斯加“普特会”后承诺对乌提供安全保障,促使泽连斯基加速倒向西方阵营,试图以“拒中”换取美国信任。   然而,泽连斯基的立场受到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犀利反驳。8月22日,卢卡申科直言:“如果没有中国,没有他们的安全保障,世界任何地方很难实现和平。因此泽连斯基在喋喋不休前应该多思考一下。”   这句话的分量在于三点:其一,直指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全球治理角色不可替代,尤其在调和大国分歧时具备独特公信力。   其二,点破乌克兰“安全押宝西方”的短视——若仅依赖美欧担保,不仅可能重演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沦为“废纸”的历史,更将刺激俄罗斯进一步反弹。   其三,揭示国际和平的本质是包容性多边框架,而非选边站队。   卢卡申科的批评背后,是俄乌问题中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力主中国参与安全保障,意在凭借中国的中立姿态对冲西方影响力,避免乌克兰完全沦为北约东扩的跳板。   而中国始终拒绝被动“入局”,主张“以独立方式劝和促谈”,避免担保国身份违背“不干涉内政”原则。   这种战略定力恰恰保障了其调停者的公信力——例如2023年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停火、和谈、保护平民等12点倡议,被多方视为务实方案。   泽连斯基的选择暴露了乌克兰的困境:既想借“中国缺席”向西方表忠,又无法摆脱对华经济依赖。   2024年,中乌贸易额达79.9亿美元。乌农产品出口总量中,中国进口的玉米、大豆占近三成。若政治摩擦殃及经贸,乌克兰财政恐将承受重压。   更矛盾的是,乌方一边指责中国无人机“援俄”,却无视中国自2023年起严格管控军民两用物资出口,且欧盟调查证实俄军战场无人机无一件来自中国官方渠道。这种“选择性叙事”,本质上是以外交牺牲换取短期利益。   当前,俄乌和谈仍卡在“担保国名单”的拉锯战中。俄罗斯坚持中国不可或缺,乌克兰执意“排中”,而中国继续以人道援助和促谈倡议展现建设性角色。   这场博弈的结果,或许会证实卢卡申科的观点: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安全架构,终究难以承载乌克兰乃至世界对和平的期望。

0 阅读:0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