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就是个缩小版的社会,你会发现讲人情、讲关系、讲策略在大学里从来不是羞耻之事,而是极为寻常的现象。 比如说,在大学里最值得经营的人脉,恰恰不是你的室友,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老师。要知道,保研、推荐、实习机会、竞赛名额、项目资格等很多资源,其实都集中在老师手里。谁能经常协助老师完成一些科研或者事务性工作,谁就更有可能获得这些机会。你可能觉得这是拍马屁,但其实这就是资源配置的逻辑。 还有一点,大学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阶段性的利益联盟。别把自己太多的软肋、情绪、计划,随便告诉同学,尤其是那种人缘广但不靠谱的人。你以为他是你的朋友,但他可能只是一时看你顺眼。你当做信任来托付的内容,很可能在某个利益节点,他就转身离开。防人之心,并非小人之举,而是自我保护。 再说句很现实的话,大学里最难还的债,不是金钱,而是人情。你欠别人一次帮忙,可能对方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已经记着了。所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别麻烦别人,能提前准备的事情,别临时求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孤独在大学里是常态,并非异常。你要能接受有时候没朋友、被排挤,一个人吃饭、上课、熬夜。这并不是你不好,而是因为这样你可能走得更快、看得更远。很多人合群了4年,却失去了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的机会。你今天逃避孤独,未来就可能逃避竞争、逃避成长、逃避整个世界。
“大学果然是包容性极强的地方”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