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决定不再为果敢、德昂和北掸邦三家民地武提供武器装备与经济援助等,佤邦讲的是大实话。我现在把整个过程梳理一下。 最近这几年,佤邦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中国对缅北局势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这里面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中国查封了佤邦相关机构和个人在境内的资产,金额高达几十亿元。 让佤邦感觉棘手的,并不只是资产查封这么简单,事情的导火索还是有人把佤邦的锑矿倒手卖到了美国,这件事直接碰了中方的红线。 佤邦能有现在的影响力,很大原因就在于它三大经济支柱:矿产、电诈和军火,而矿产资源又是三者中最核心的。佤邦的锑矿、锡矿,在中美之间的博弈中都是中国的重要“底牌”。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电诈,虽然备受争议却是当地财政来源之一,几年前,佤邦有过一次大的经济突破,有投资者在那开了家银行,这种现代化金融业务原本让佤邦经济眼前一亮。 可后来随着相关案件爆发,投资者被查,银行又回到了佤邦手中,前后折腾下来,资金链紧张成了家常便饭。还有军火生意,这本是佤邦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缅北不少民地武都靠佤邦提供装备,尤其是特有型号的步枪,几乎成了识别出处的标志。 最近一次的就是“10.27行动”,同盟军靠着一支专业无人机队伍,数百人打破了缅军的防线,还逼得近四千名缅军缴械。按以往惯例,同盟军这种强势表现应该会让佤邦更加坚定支持,但现实却是相反。 因为这次行动,部分当地民兵武装和NUG站到了一起,而中国方面一直明令禁止把外部势力引进缅北,佤邦顶着各方压力坚定选择站队,重新拉开和这些当地民兵武装的距离,就是在执行中国的底线要求。 其实近年来中国在缅甸的布局不止这些,比如皎漂港,这座港口早就被中国视作进入印度洋的关键口岸。当缅甸军政府答应99年长租,允许中国独立负责安全,这些安排早已表明了立场。 只不过,像NUG这样的政治力量却对这些合作公开反对,加剧了中方的谨慎。这些背景下,中国表态不再向任何缅北武装派别提供直接武装支持——无论是当地民兵武装还是缅军。 现在新的权力格局也在形成,同盟军为了得到出路,把重要的口岸税收权揽到自己手里,还和德昂军、若开军分利,中方则推动清水河到腊戍的铁路项目,但只愿意和官方政治实体谈合作。 当地民兵武装在谈判桌上的主动权正在弱化,佤邦这一决定,既是经济压力的产物,也是配合中方大棋局的必须。可以说,佤邦不再给果敢、德昂、北掸邦的援助,是顺应了中国对缅北稳定和自身战略布局的要求,这样一来,缅北局势可能会有所缓和。
佤邦决定不再为果敢、德昂和北掸邦三家民地武提供武器装备与经济援助等,佤邦讲的是大
芸霄记史
2025-08-23 22:30:22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