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痛心疾首道:“我已被废为庶人,母后何苦还要赶尽杀绝,把我流放到巴州再杀我?哪怕是汉代的吕雉也不及她半分狠毒!”话音刚落,大臣丘神勣已经把毒酒端给了他,李贤仰头一饮而尽。 谁又能想到,二十年前大明宫里,武则天曾亲手给这个儿子系上刻着“贤”字的玉佩,笑着说:“我儿将来必是明君。” 李贤出生在公元655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得吓人,6岁能背《论语》,10岁通晓《尚书》,活脱脱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675年,大哥李弘突然暴毙(有传言是被武则天毒杀),20岁的李贤被立为太子。 这位新太子可不是书呆子,他监国时批奏折比老臣还利索,主持编修《后汉书注》被夸“有太宗遗风”,连高宗都拍着他肩膀说:“朕若有事,贤儿即刻可继位。” 朝臣们暗喜,大唐终于有个靠谱的接班人了,可武则天坐在珠帘后,指甲掐进了掌心,儿子威望越高,她越睡不着觉。 武则天先送了两本书给儿子,《少阳政范》教怎么做太子,《孝子传》教怎么做儿子。 李贤翻完直接扔书架吃灰,这不摆明骂他又不孝又不配当太子,接着宫里突然流传起八卦:“太子其实是韩国夫人生的。” 李贤气得摔了茶盏,转头写了首《黄台瓜辞》:“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明眼人都懂,这是劝老妈别对亲儿子赶尽杀绝。 真正的杀招在679年,术士明崇俨当街被杀,武则天红着眼圈对高宗说:“凶手就在东宫。” 第二年,官兵果然从太子马坊搜出几百副铠甲,李贤大喊冤枉:“东宫仪仗用铠甲合规。” 武则天冷笑:“规制是二十副,你藏三百副想造反?”高宗想求情,武则天一句“大义灭亲”怼回去,李贤当场被废为庶人。 被押往巴州时,李贤的行李只有几件单衣和一箱书,经过剑门关,他望着悬崖突然说:“汉朝戾太子死在这儿,我怕是比他强点,至少能多活四年。” 随行官吏吓得不敢接话,在巴州,他白天注《后汉书》,晚上对着长安方向发呆。 有老仆偷偷告诉他:“洛阳传来消息,太后要称制了。”李贤磨墨的手一顿,墨汁晕染了竹简,他太了解母亲,权力路上从无亲情。 684年,武则天刚废了老三李显,突然派丘神勣“慰问”巴州,老丘进门就掏出一壶鸩酒,李贤竟像早有预料:“流放千里再杀,母后真是…讲究。” 毒发时他蜷在地上抽搐,指甲抠进泥地抓出血痕,最后盯着墙角未写完的书稿断了气,丘神勣翻出密诏,背面不知被谁添了行小字:“贤儿,莫怨为娘。” 武则天称帝后,有次在明堂看见李贤注释的《后汉书》,扉页写着“母慈子孝,国之基石”。 她猛地合上书,窗外雁群正飞过,像极了过去教孩子们排的队列,而李贤墓里那支刻着莲花的毛笔,后来被考古学家发现,笔毛朽烂,莲花依旧清晰。 这场悲剧没有赢家,李贤错在太优秀,优秀到威胁了母亲的权力本能,武则天狠在太清醒,清醒到亲手掐灭亲情可能。 大唐最像太宗的皇子,最终成了权力游戏里最精致的祭品,倒是《黄台瓜辞》流传千年,提醒后人,最毒的从来不是鸩酒,是龙椅上解不开的权力心结。 信源:百度百科——李贤
684年,武则天赐儿子李贤毒酒,李贤痛心疾首道:“我已被废为庶人,母后何苦还要赶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24 14:42:14
0
阅读:2718
用户60xxx64
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武则天成历史上中国统一王朝唯一的女皇帝,当然要被后世冠以淫乱、狠毒之名,但她临死前还位于李家,延续了大唐王朝。
TOCCATA 回复 08-24 20:21
淫乱、狠毒这都是事实啊
zwtzui 回复 08-24 22:19
不关她怕武家绝后啊
iscking
呵呵~皇位归属再怎么瞎折腾也是她们娘啊儿啊几个的事,死了活的和外面都无关。武后在位也就打压士族门阀算是干的还算不错,其它就没啥可谈的了,总体政绩没啥出彩的
背负青天
唐朝之衰败,实由武则天造孽!
用户10xxx28
儿子也好,孙子也罢,都与武则天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她就像杀鸡杀狗似的。
用户10xxx80 回复 08-24 19:37
胡扯,几个小朋友都是武则天生的。
有今生冇来世
真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