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甚至还不够格称‘伪科学’,应该废除!”2006年,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功耀主张废除中医,甚至公开征集“告别中医中药”签名,可恨的是,签名的人竟然还有部分医学界人士! 建国初期西医人数少,“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式解了当时看病难的急,可也让中西医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明显。 这场矛盾后来在2006年集中爆发,牵头的人叫张功耀,1956年生在湖南郴州农村,早年和中医的缘分还挺深。 1975年前后,他在朋友家看到几本家传的中医书,一下子就入了迷,照着书里的内容,凭《药性歌括400味》和《汤头歌》两本小书给熟人开方子。 虽说不会针灸也不会诊脉,倒有点像那时的赤脚医生。 1979年他读大学回老家,还有人找他看病,说他的方子“很灵”,连他祖父突然昏倒迷糊不醒,像植物人一样九天不排泄,都是他开了剂凉药慢慢救过来的。 可这份和中医的缘分没持续太久,80年代张功耀考上浙江大学哲学系,接触了现代主义思想,对中医的看法慢慢变了,从前还靠中医在家乡有点名气,后来却成了中医的反对者。 等到他50岁左右写《科学技术哲学教程》这本教材,又受了一篇《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文章的影响,彻底站到了中医的对立面。 不光在2006年4月的《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了《告别中医中药》,后来还说“中医既不是什么积极的文化,更不是什么科学,甚至还不够格称‘伪科学’”。 更离谱的是把中医说成是“中国古代落第文人,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刻意做成的骗局”。 没过几个月,张功耀又和一个叫王澄的医生凑到了一起。 王澄是正经西医出身,1977年从新疆医学院毕业,在新疆、长春、武汉、北京好几家大医院待过,后来还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院做住院医生,在纽约行医。 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征集新医改建议,他俩觉得是个机会,就商量着搞了个“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签名活动。 王澄先写了个初稿,张功耀改了改去掉太激烈的话,最后发出来的公告里说要让中医5年内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民间。 还要马上停了中医中药研究,只说要善待已经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 这活动一搞,原本民间就有的中医争议直接摆到了台面上,一边说要取消中医,一边要捍卫中医,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还是卫生部站出来说话,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这种签名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抹杀了中医药当下发挥的重要作用,卫生部坚决反对这种说法和做法,这场争论才算告一段落。 张功耀反对中医的理由,仔细琢磨全是漏洞,他早年自己靠中医给人看病,连祖父的病都治好了,后来却反过来否定中医。 核心问题就是他把“科学”的标准定得太死,只认西方现代科学那一套。 中医讲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这套理论和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一样,但不能说不一样就是不科学。 中医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和疾病打交道练出来的真本事,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再到后来温病学派应对传染病,每一步都是靠实际治病总结出来的。 张功耀说中医“装腔作势骗患者”,可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套实实在在的看病方法,不是瞎比划; 说中医用“异物、污物、毒物”入药,可中医里不管是食材还是药材,怎么用、用多少都有讲究,有毒的药材也有专门的炮制方法减毒; 说中医用“奇方”为难患者还开脱责任,那是他没明白,所谓“奇方”其实是针对一些少见的病、复杂的病,量身定制的方子,不是故意刁难人。 他把中医说成“骗局”,更是忘了建国初期西医少,多少人是靠中医看好的病? 后来非典、新冠疫情里,中医药不也帮着减轻症状、降低重症率吗?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可不是一句“骗局”就能抹掉的。 中医不只是能看病的医术,更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从历史上看,要是没有中医,几千年来咱们民族面对各种疾病,哪能一次次扛过来? 它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健康智慧,而且不只是看病,还藏着咱们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比如讲“天人合一”,说人要跟着季节变调整作息,春天要养阳气,冬天要藏精气。 说“药食同源”,平常吃的山药能健脾,生姜能驱寒,这些都早就融进老百姓的日子里了,成了咱们文化里的一部分。 现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都有中医药机构,针灸还被列进了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中医的价值不光咱们自己认,外国人也在认可。 中医是刻在咱们民族骨子里的健康密码,也是带着千年文化温度的瑰宝,它不该被极端的声音否定,而该在传承里创新,在创新里好好活下去。
天呐,谁能预料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武汉大学宣布取消肖同学国家奖学金与保研资格,就
【360评论】【1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