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对印度抱有同情,也不要试图拉印度来对抗美国,和美欧一起做掉印度是上策。印度大概率已经被美欧遗弃了,估计很快会成为国际上的弃子,印度对中国的诚意也不足,想求中国帮忙,还总搞各种小动作。 曾经诸多西方企业兴致勃勃奔赴印度,期望在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可现实却让他们叫苦不迭,印度政策变幻无常,这让企业的生意难以顺遂开展,原本计划好的投资布局因政策变动不得不搁置或调整,大把的资金打了水漂。
久而久之,西方企业对印度的热情迅速冷却,纷纷开始重新审视在印业务,不少企业甚至萌生退意,印度在西方投资者心中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印度对待中国一边嘴上高呼着合作,摆出一副友好姿态,另一边却小动作不断,经济领域设置重重障碍,限制中国企业在印发展,以所谓的“安全”为由,封禁大量中国 App,阻断两国供应链合作的顺畅推进,边境问题上也时不时挑起事端,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使得中印关系波折不断,也让印度在与中国的合作机遇面前一次次错失良机。
印度高层企图在全球两大阵营间左右逢源,一方面与美日等国频繁开展安全会议,另一方面又在金砖国家组织中活跃表现,然而这种 “脚踏两条船” 的策略并未如他们所愿。
西方世界担心其在关键时刻倒向中国,因此在合作上有所保留;而中国这边鉴于印度过往的种种行径也不得不对其保持警惕,不敢轻易深度合作,这样一来印度在国际社会中愈发孤立,两边都想讨好却两边都未能赢得真正的信任与支持。
印度国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拥堵、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屡见不鲜,极大地制约了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质量的提升。
贫困人口数量庞大,众多百姓仍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矛盾频发政策难以统一协调,政令不通也导致许多发展规划难以有效落地实施,而且政策的频繁变动让企业和民众无所适从,投资环境恶化,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印度军队表面上看装备先进,各类现代化重武器一应俱全,可深入了解便会发现国内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对于进口的先进装备缺乏有效的维护与保养技术,许多装备在库房中就因维护不善而损坏,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士兵训练体系也存在诸多漏洞,训练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这样一支外强中干的军队,在应对真正的军事挑战时,能发挥出的作用实在有限。
上述种种问题相互交织让印度在国际社会的处境愈发尴尬,西方企业撤离,俄罗斯也逐渐对其冷静观望,中国更是不可能在印度未展现出足够诚意与改变之前给予其无条件支持。
曾经围绕在印度身边的大国光环逐渐褪去,发展空间被不断压缩,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要想走出当下的泥沼印度必须痛定思痛,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找准发展道路,并脚踏实地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