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击毙了100多名日军,不久,日军派人来索要尸体,罗炳辉笑道:“

万物知识局 2025-08-25 11:27:40

1941年,新四军击毙了100多名日军,不久,日军派人来索要尸体,罗炳辉笑道:“要尸体,尽管来取,但来的时候,要举白旗!

皖南事变刚过去三个月,日军以为新四军元气大伤,正加紧对华中根据地的"扫荡"。

扬州警备司令部的日军指挥官南部襄吉接到汉奸密报,说新四军二师副师长罗炳辉带着部队在六合金牛山一带休整。

一听这事,立刻纠集700多名日伪军,带着山炮、掷弹筒和30多挺轻重机枪,连夜扑向其所在位置。

村田中队长走在队伍最前面,参加过南京战役的他根本没把"土八路"放在眼里。

凌晨时分,他们摸到了新四军十二团驻地陈庄外围,没想到竟踩中了罗炳辉布下的"梅花桩"。

哨兵的枪声划破夜空,埋伏在乌石岩高地的三营七连突然开火,集束手榴弹直接把日军的重机枪阵地炸上了天。

村田这才发现,四周丘陵上突然冒出无数黑影,那不是溃逃的游击队,而是新四军主力。

而接下来,罗炳辉的战术却让日军吃尽苦头。

他把部队化整为零,分别分布在金牛山周围的五个村庄里。

日军冲进大陈庄时,以为逮住了新四军指挥部,结果反被三营一个回马枪给围住了。

村田亲眼看见自己的重机枪手被新四军战士用长柄朴刀砍翻,穿着草鞋的士兵专挑机枪手和军官下手。

打到中午,日军尸体堆满了陆家洼的田埂,残兵跳进河里逃命时,又被埋伏在峨眉山的仪征模范营截杀。

南京日军指挥部接到败报时简直不敢相信,700多人的部队折损500多人,尸体根本无法带回。

按照日军传统,战死者必须"魂归靖国神社",对士气打击比战败还可怕。

指挥部只能硬着头皮派使者举着白旗来谈判,罗炳辉站在五里墩高地上大笑:"要收尸可以,但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最终,日军为了领回尸体,给出了4挺重机枪和200多支步枪,这些武器很快又调转枪口对准了他们自己。

这场仗之所以打得漂亮,还是因为罗炳辉长达两个月的用心良苦0。

他早就研究透日军的分进合击战术,特意选择金牛山这种"布袋地形"。

三面环水的地势让日军的汽车大炮成了累赘,稠密的村庄竹林正好藏兵。

更绝的是战前他故意派小股部队袭扰谢家集据点,像钓鱼一样把日军主力诱出巢穴。

当村田的部队在金牛山陷入苦战时,天长、仪征的日军据点早被新四军其他部队端了老窝。

战后清点战场,战士们从鬼子尸体上搜出不少家书和护身符。

有个日军士兵日记里写着:"本以为新四军是乌合之众,今日方知中国兵法之可怕。"

美军观察组1944年来华时,专门研究过这场战斗,发现其伤亡交换比惊人,54名新四军战士换掉了500多个日伪军。

如今的金牛山南麓立着花岗岩纪念碑,上面刻着54个名字。

最年轻的战士牺牲时只有17岁,是当地农民送来的独子。

山脚下的纪念馆里保存着更鲜活的记忆:罗炳辉手绘的作战草图已经发黄,但那些箭头和圆圈依然能让人想起那天的硝烟。

有个玻璃柜里摆着把缺口的长柄朴刀,刀刃上的暗红色锈迹无声讲述着白刃战的惨烈。

信息来源: 中国国防报《势如破竹的梅花桩战术——罗炳辉的军事智慧与创新》 金陵档案《新四军军史|金牛山上的抗战故事》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新四军在江苏⑳ | "梅花桩阵法"显威力!金牛山反击战粉碎日伪"扫荡"》

0 阅读:539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