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 和田玉错金玉雕虎形佩一块
尺寸:重180.4克,长156MM,宽53.8MM,厚11.8MM。
品相:全品、局部受沁。
和田青白色玉质,局部受沁,玉虎作趴伏状,长耳,“臣”字形眼,张口露齿,齿尖锋利。身材肥硕,尾部卷起,虎首双阴线勾勒出勾连云纹。技法特点为典型西周特征。此玉虎造型厚实,刀法犀利,为早期玉虎中精品。该玉雕工纹饰线条流畅,斜刀风格明显,应为西周早期之作。
这件错金加局部鎏金描金玉雕虎形佩,精选质地细腻的青玉为材,青玉特有的幽青底色与温润光泽,既彰显出玉石的天然之美,又暗含着宁静、庄重的气质。错金工艺的运用,为这对青玉老虎赋予了华丽而神秘的色彩。金丝在青玉表面勾勒出老虎的四肢轮廓,丝丝入扣,精细入微。金丝与青玉相互映衬,金色的璀璨与青玉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点缀深邃天幕。工匠需先在青玉表面精心雕刻出细槽,再将金丝嵌入其中,经过反复捶打、打磨,使金丝与青玉紧密贴合,浑然一体。总重量180.4克,单只长度15.6㎝,每一处线条、每一道错金纹路,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
本件玉瑞兽,运用了复杂的错金包金工艺,错金纹饰品,飘逸生动。造型纹饰雍容华贵,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玉佩以错金装饰,非寻常百姓家使用。应是贵族珍爱贴身之品。该虎型佩造型别致,工艺复杂,做工精湛,精美绝伦,值得收藏。
虎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开始被神化,视为凶猛骁勇的象征,故一些古玉形制,皆呈虎形。自商代至春秋战国,多以薄片玉琢成玉虎,亦称为「琥」。至秦、汉发兵时更用玉制虎符。该玉虎整器造型朴拙,简洁俐落,以凝练概括之线条生动展现出虎之威猛、不重写实而着意夸张其猛兽特征,极具神韵。
隅翁
现代臆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