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奥运扩军以来,我觉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是最经典和精彩的,从小组赛开始就充斥着各种五局比赛,今儿就来重温下爱琴海的那个夏天。
雅典奥运会一共12支队伍参加(图1),其中是分别为:希腊(东道主),中国、巴西、美国(2003年世界杯的前三名),德国(欧洲区预选赛冠军,对,当年欧洲区的冠军是德国,不是俄罗斯,不是意大利,更不是波兰、土耳其),古巴(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预选赛冠军),多米尼加(南美洲预选赛冠军,对,你没看错,加勒比地区的多米尼加去南美洲参加预选赛了),肯尼亚(非洲区预选赛冠军),韩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亚洲及世界区预选赛出线的四只球队,关于2004年奥运会的晋级球队的八卦,请看连接:)
奥运会之前,巴西、美国、意大利、中国、古巴是公认的夺冠大热门,其中巴西、意大利、美国比中国、古巴顺位更前,而俄罗斯在奥运会前的比赛都磕磕绊绊,根本不算争金夺银的队伍。
根据2004年年初的排名,雅典奥运会的分组如下:
A组:希腊、巴西、意大利、日本、肯尼亚、韩国
B组:古巴、中国、多米尼加、德国、俄罗斯、美国
可见,A组的出线形势很明朗,巴西、意大利、日本和韩国不出意外将出现,而且大概率巴西意大利争夺小组第一,日本韩国争夺小组第三;B组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祖,没有肯尼亚和希腊这样的鱼腩队伍,只有多米尼加要相对弱一点。奥运会小组赛,中国队将先后对阵美国、多米尼加、古巴、德国和俄罗斯。
小组赛中,中国第一场3:1赢了美国,为奥运会开了个好头,虽然开场第一个球赵蕊蕊就下场了,但是替补张平丝毫没有受到赵蕊蕊下场的影响,扣球和发球给所有球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这场比赛,张平打出了25扣14中的超高成功率,并在那届奥运会拿到了最佳扣球。第一轮其他比赛中,古巴2:3输给了德国,其中第五局打到了17:15,卫冕冠军的卫冕之路并不一帆风顺。
B组第二轮,中国兵不血刃以3:0战胜了多米尼加,美国3:1赢了德国,古巴历经千辛万苦以3:2赢了俄罗斯,其中第五局打到了15:13,两轮过后,中国2胜,俄罗斯、古巴、美国、德国都是1胜1负。
第三轮,美国开始抽风,2:3输给了多米尼加(第五局以17:19输掉),这场比赛直接让B组的出线形势变得扑朔迷离,古巴以3:2胜了中国(第五局15:13),俄罗斯以3:0战胜了德国。三轮过后,中国、古巴、俄罗斯都是2胜1负,美国、德国、多米都是1胜2负。
第四轮,前三轮2胜的球队都获胜,相当于提前出现,其中俄罗斯和美国又大战5局,结果四轮过后,赛前夺冠热门美国队仅1胜3负,最后一轮要和多米德国去竞争出线权。
四轮过后,美国1胜3负(胜8输10),德国1胜3负(胜4输11),多米尼加1胜3负(胜3输11),最后一轮,美国vs古巴,多米和德国直接交手,所以美国只有在最后一轮战胜古巴,才能出现。还好最后一轮,美国3:0战胜已经出现的古巴,顺利出现,但是1/4不得不去面对对面小组第1巴西。最终,B组出现的是中国、俄罗斯、古巴、美国。
A组比赛中,强弱很分明,除了巴西在第三轮以3:2战胜意大利,剩下的比赛大都是3:0,最后巴西、意大利、韩国、日本出现。
1/4决赛中,中国队那个周期在亚洲没有对手,非常轻松地以3:0战胜了日本,那场比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点:
1、冯坤的拦网威慑力非常大,她和刘亚男、张平配合的拦网完全成了日本主攻小山修加的噩梦;
2、日本主攻怎么打那么高、慢,甚至比俄罗斯的还慢,作为亚洲队员我真的是无法理解,所以被拦那么多也正常。
3、日本两名副攻,打了很多的进攻,虽然得分有限,但很多球都是因为羸弱的主攻硬塞给大有爱和吉原知子的,大有爱甚至还要cos斯科特,打后排背飞。
剩下三场比赛,俄罗斯3:0轻松战胜了韩国,其中两名主攻加莫娃和索科洛娃分别拿下24分和19分。
古巴对阵意大利的比赛中,古巴尽显奥运冠军的底蕴,第五局靠着巴罗斯和鲁伊兹的出色发挥战胜了意大利,而意大利在最最关键的第五局,尽显野鸡本色,接应托古特未能再现2002年的神奇,全场29扣10中,主攻里涅利、皮奇尼尼也不下球,谁能想到她们在20年后才第一次进奥运会的四强,然后夺冠;卫冕冠军古巴队的卫冕之旅还在继续,其中巴罗斯得到22分(31扣18中,3个拦网,1个发球),卡里罗得到18分(32扣13中,4个拦网,1个发球),我认为那届比赛的最佳副攻应该是巴罗斯,发球和进攻太强了。
巴西和美国的比赛中,前面四局双方打得非常焦灼,美国在先输2局的情况下连扳2局,特别第四局在局末落后2分的情况下靠着汉尼夫的扣球和副攻的拦网27:25反败为胜,结果第五局美国突然吃屎,上来强轮被巴西卡轮打了个0:7,然后比赛直接失去悬念,最后巴西以15:6赢得第五局。
最后雅典奥运会的四强产生,分别是中国、古巴、俄罗斯和巴西,半决赛对阵是中国vs古巴、俄罗斯vs巴西。至于半决赛和后面的决赛,几场比赛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半决赛,中国和古巴的五局大战是双方教练的倒轮大战(相关链接:),最后中国在第五局依靠4个拦网得分战胜了古巴,终结了卫冕冠军的卫冕之旅。(图2-图7)。
两一场半决赛巴西vs俄罗斯,我在前两天的微博分享过(链接:),这场史诗级的翻盘,成为奥运历史上最精彩的一场比赛之一。
最终,2004年8月28日当地时间20:10,决赛开始了,中国对阵俄罗斯。这场比赛无需赘述,因为在我朝的各大电视平台、网络平台播放过无数次了,很多老球迷估计对每一局的每一个球都记忆犹新了。这场比赛,俄罗斯打得非常好,失误非常少,而且一传防守极其稳定,而中国队前两局失误非常多,刘亚男、张平扣球失误、冯坤传球失误,这些以前会发生在俄罗斯身上的球,那场决赛都发生在了中国队身上,前两局俄罗斯都两分险胜。
第三、第四局,换上张越红后的中国队明显不再卡轮,冯坤的出色调动使得每个人都有球扣能得分,然后还靠着自己强大的拦网能力给中国队筑起了最强大的一堵墙,第五局局末,也是靠着冯坤的一个进攻和张越红的一个拦网拉开比分,最后中国队以15:12拿下第五局。
从赛后的技术统计来看,中俄的比赛和中古的比赛完全不一样,中古之间两个队教练一直在倒轮次,互相猜对方的轮次,而决赛陈忠和一局轮次也没倒,全是反轮开局,从前排三点攻开始打,而俄罗斯也没倒轮次,永远都是从加莫娃的四号位开始打。这样,在五局比赛中,永远都是冯坤拦索科洛娃两轮半,而周苏红拦加莫娃两轮半。
陈忠和的思路是拦防上用拦网更好的冯坤去拦对方进攻实力稍微弱点的索科洛娃,争取抓索科洛娃在前排的三轮,而周苏红那三轮拦网几乎放掉,因为当时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能够拦住加莫娃,在周苏红拦防加莫娃的三轮就死保一攻,快速的打走一攻渡轮。
这届比赛,冯坤当选奥运会MVP,我觉得是实至名归,能够带领这样一只没有顶级攻手的球队拿到冠军,冯坤的能力毋庸置疑。
谈到冯坤,最早将她挖掘出来并选进国家队的郎平曾这样评价:“中国女排历史上第一位攻击性二传。”并且早在她不到20岁时就断言:“得冯坤者得天下”。01-08期间中国队主教练陈忠和认为:“冯坤的能力无人能及”。
能得到这么多业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冯坤必然有不同凡响之处。她身体素质出众,弹跳好、手臂长、手指力量好,传出的球有速度,攻手能借上力,特别擅长组织二三号位的快攻球,四号位的平拉开速度是当时世界第一。而且,她的防守、拦网也非常好。
就二传的本职工作来说,冯坤在传球的节奏、速度、大局观、意识以及处理上网球的能力上,新世纪各国二传无人能及;在其他方面,进攻、防守、拦网这些一般二传比较薄弱的环节也很出色,因此,在那个时期的中国队,冯坤才能够带领一只没有超级球星的球队拿到奥运冠军,因为她本身就是超级球星。
作者认为,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好二传很多,但明星级别的二传只有两位——冯坤和杨锡兰,她们都属于有领袖气质的明星二传,能够带领进攻实力一般的队友拿到世界冠军的二传,这点是最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