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顺:读研让我成为更好的“实践者”与“探索者”】图文/中国研究生
读研于我而言,既是泳池外探索科技赋能竞技体育的旅程,也是以科研视角重新审视自我的蜕变过程
作为一名运动员转型的博士生,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对竞技体育的推动作用。我的研究方向是运动生物力学,目标是让数据说话,让训练更高效。读研让我成为更好的“实践者”与“探索者”,这是最大的价值。
读博期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参与测试母校研发的“竞技游泳无标记识别与解析系统”。那是一次颠覆性的体验——传统运动捕捉需要在各关节粘贴反光标记点,不仅限制动作幅度,还影响运动员的水感;而这项技术仅通过水下高速摄像机和深度学习算法,就能自动识别关节点并重建人体三维运动模型。当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泳姿被拆解成动画和力学参数时,那种震撼至今难忘。这个系统不仅能精确量化入水角度、划水轨迹等细节,还能通过运动力学计算揭示我从未察觉的技术缺陷。这次经历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从未探索过的运动科研世界。
现在,运动生物力学正在用毫米级的精度重新定义“技术合理性”。这直接启发了我博士论文的方向。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次测试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体育科学的未来图景:当 AI 算法能实时解析运动表现,智能设备能动态监控技术稳定性,训练将不再是经验主义的重复,而是数据驱动的精准进化。这也坚定了我的信念:体育的未来必定是科学与汗水的完美交融。如今每当我设计实验时,总会想起那个被数据“透视”的下午——那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名职业运动员向体育科研者蜕变的起点。
[送给研一新生的话]
在未知领域,做自己的“第一作者”——无论数据多枯燥,实验多曲折,保持对答案的好奇,终会找到属于你的突破点。
顺流而上汪顺三十而已汪顺说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游泳[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