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离谱了”,停车12秒,收费4元钱?上海智慧停车系统扣费引争议,到底是便民还是扰民 上海街头最近常能听到车主们念叨一件事,就是那套刚推广没几年的智慧停车系统。 有人说这系统好,以前小区门口总被僵尸车占着,想停个车比登天还难,现在电子眼盯着,车位空出来得快,出门方便多了。 可也有人一提起就叹气,就像那位张先生,只是在路边停了12秒,让后排的父母下车,手机就收到了4块钱的扣费短信,这钱收得让他心里堵得慌。 不光是张先生,不少车主都有类似的糟心事。在太原路买个2块钱的包子,停车几分钟就被扣4块。 学校门口更紧张,有的家长停2分钟放下孩子,转身就收到3块钱的账单,接孩子的功夫都得掐着表算。 还有人只是临时靠边查个导航,不过一分钟的事儿,费用照样扣,大家都说这系统“掐秒算钱”,一点情面都不讲。 本来智慧停车是为了让停车更方便,可现在倒好,好多人觉得反而添了麻烦,明明是规规矩矩停车,却总觉得自己“踩了坑”。 更让人闹心的是,有时候连自己停的地方要不要收费都搞不清楚。 刘先生在徐汇滨江找了个车位停下,没看到显眼的收费标识,直到收到扣费短信才知道这是收费车位。 后来他特意回去看,才发现地面的二维码被白线盖着,树上的叶子挡着,想扫码都扫不上。 下雨天就更别提了,龙女士家附近的停车标识,被雨水冲得全是泥,得扒开树叶才能勉强看清字,有时候只能凭着运气赌自己不会“被收费”。 还有些路段更混乱,明明立着智慧停车的牌子,却还有收费员过来要现金,车主们站在那儿,不知道该听系统的还是听收费员的,别提多尴尬了。 要是只是收费贵点、标识不清楚,忍忍也就算了,可遇到计费出错,想申诉都找不到门道才真叫人无奈。 有位龙女士,明明只停了一个多小时,却收到了75块钱的账单,她急得到处找地方投诉,打电话永远占线,在网上提交申诉也没个回音。 还有人停了7分钟,按规定15分钟内该收3块,结果被扣了8块,申诉了好几次也没下文。 慢慢的,有些车主干脆就不想缴这些有争议的费用,可又听说要是累计欠费3次或者超过200块,信用会受影响,大家心里又怕又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其实这背后,也能看出管理制度上的一些缺失。 按照《上海市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管理导则》,每个停车位都该有清晰的标识和二维码,可实际执行的时候,维护根本跟不上。 系统明明有APP申诉渠道,却没好好告诉大家怎么用,处理申诉的效率也慢。 这些管理上的漏洞,让本来挺好的智慧停车系统,没能发挥出该有的作用,反而惹了不少麻烦。 不过最近也有一些好消息,嘉定区在学校附近设了5分钟的免费停车时间,接孩子的家长终于不用那么赶,杨浦区给停车标识装了防污的装置,下雨天也能看清字了。 可这些改进只是在小范围试点,大部分地方还是老样子,该掐秒收费的照样掐秒,该模糊的标识还是模糊。 毕竟大家想要的不是跟系统“斗智斗勇”,只是想安安稳稳地停个车,不用为了几分钟的停车费闹心,也不用为了找申诉渠道跑断腿。 智慧停车到底是便民还是害民,关键还得看这些问题能不能真正解决,能不能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方便。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
上海的700万车主天塌了,智慧停车按秒计算,只要你敢停他就敢收费,信不信?让乘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