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8月24日,江苏,奶奶去看望出生2天的孙子,不料,宝宝竟然直接抓住奶奶手腕的金镯子不松手。奶奶想挣脱,却发现宝宝还挺有力,旁边宝妈笑的合不拢嘴: “这娃眼光不错,专门抓值钱的。” (信源:烟台广播电视台) 江苏一户人家的卧室里,暖黄的灯光裹着新生的柔软 —— 刚落地两天的宝宝裹在米白色薄被里,小胳膊腿还没舒展开,活像个蜷缩的小团子。小脸皱得像刚剥壳的小核桃,眼睛眯成两道细缝,连呼吸都带着奶气的轻浅。 奶奶揣着满心的疼惜来看孙辈,手腕上那只磨得泛着温润光泽的实心金镯子,刚搭在床沿想帮宝宝掖掖被角,小家伙的小手却像突然启动的小雷达,五指一蜷,正好勾住了镯子。 那力道来得猝不及防,奶奶起初只当是小家伙瞎抓乱碰,笑着想抽回手,可手腕微微一动,宝宝的小拳头反倒攥得更紧了 —— 小指头甚至更紧了几分,那模样,竟像是怕这亮闪闪的东西被人抢走。 奶奶只好坐直身子,俯下脸凑近宝宝,声音放得比棉花还软,又从兜里摸出个红封包,往宝宝另一只空着的小手里递,盼着能用轻巧的红包换开那紧实的小拳头。可宝宝的小手只轻轻碰了碰红包,没半分要抓的意思,抓着镯子的手依旧纹丝不动。 妈妈举着手机记录这有趣的一幕,见宝宝这般 “执着”,忍不住笑出了声,指尖轻轻点了点宝宝皱巴巴的脸颊,眼底满是藏不住的欢喜。 就这么僵持着,直到约莫十分钟后,小家伙大概是攥得累了,原本紧绷的小手指才慢慢松开,像泄了气的小面团似的耷拉在床边,呼吸渐渐变得绵长 —— 他竟抱着这份 “执念” 睡了过去。 旁人看这场景只觉有趣,可细究起来,刚来到世界两天的宝宝,为何会对一只金镯子 “情有独钟”?其实答案藏在新生儿特有的生理机制里,与 “认不认值钱东西” 毫无关系。 这是医学上的 “握持反射”,是新生儿原始反射之一,源于中枢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时的本能反应。远古时,新生儿借此抓母亲毛发或衣物维持稳定,如今虽失去生存功能,却是生命初始标志。 医生解释,新生儿对亮面、微凉物体敏感,金镯子有亮泽与凉感,易激活握持反射,所以宝宝爱抓。 虽说科学解释揭开了“抓镯子”谜底,但在奶奶和妈妈看来,这份巧合比理论更温暖。妈妈笑着调侃宝宝“眼光好”,奶奶嘴上念叨“小机灵鬼”,实则乐开了花。这调侃并非真觉得宝宝懂“值钱”,而是借这桩小意外,让添丁的喜悦更添热闹。 奶奶守在床边的那十分钟,看着宝宝攥着镯子的小模样,眼神里的疼爱浓得要溢出来,她或许知道宝宝的动作是本能,可还是愿意把这份无意识的 “偏爱”,当成祖孙间特殊的缘分。 这份缘分,恰是 “隔代亲” 最动人的模样。奶奶风尘仆仆来探孙,本就揣着一肚子的牵挂;宝宝这一无心的动作,像是给这份牵挂系上了更紧的结。 他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却用小小的拳头,把奶奶的注意力、全家人的欢喜,都牢牢 “抓” 在了一起。房间里的笑声、奶奶软乎乎的叮嘱、妈妈举着手机的身影,还有宝宝松开镯子后安稳的睡颜,拼凑出一幅满是烟火气的天伦图。 老话说 “含饴弄孙,天伦之乐”,这份快乐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就藏在这样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意外里。金镯子的光泽会随岁月慢慢淡去,可宝宝紧抓镯子的那十分钟,奶奶守在床边的温柔,妈妈镜头里的笑意,会变成这个家庭关于新生、关于亲情的珍贵记忆。 那不是宝宝在 “抓值钱的东西”,而是生命最初的本能,恰好撞上了长辈最深沉的疼爱 —— 就像一缕微光,照亮了家庭里最柔软的角落,让添丁之喜,多了一份值得反复回味的温暖。
[中国赞]8月24日,江苏,奶奶去看望出生2天的孙子,不料,宝宝竟然直接抓住奶奶
韫晓生
2025-08-26 19:24:38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