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李克农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他用尽全身力气,对家人说道:“在过去,我犯了一个大错,差点造成严重后果,周总理批评了我,但他批评得还是太轻了。” 一个老革命家在生命最后时刻,为什么反复提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失误?这背后隐藏着情报工作的严苛纪律,以及抗日时期地下斗争的惊险真相。这个错误一度可能摧毁关键情报线,影响整个抗日格局,让人不由好奇:它究竟是什么?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克农负责领导隐蔽战线的情报活动,主要任务包括联络地下党员和获取敌方动态。那时期,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桂系作为重要力量,其高层动向直接关系到国共合作的成败。谢和赓作为中共秘密党员,早年利用家庭关系潜入桂系高层。 他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派遣返回广西,1934年携带冯玉祥推荐信拜访白崇禧,自荐为家乡建设出力。白崇禧欣赏其才华,让他当场撰写广西发展文章,谢和赓写出数千字内容,逻辑清晰,观点实用,白崇禧阅后立即任命他为机要秘书。 这个职位让他接触桂系核心文件,作战计划上午拟定,下午就能通过秘密渠道传到周恩来手中,比桂系内部流通还迅速。谢和赓还负责起草白崇禧的演讲稿,先写初稿送周恩来审阅修改,再交给白崇禧使用。这样,白崇禧的公开讲话无意中融入党的抗日主张,促进统一战线发展。 1937年,谢和赓随白崇禧赴南京,任军事委员会秘书,军衔升至上校。他的情报范围扩大,包括国民党高层决策信息。在台儿庄战役中,他记录白崇禧与李宗仁的通话内容,并及时报告中国军队部署情况,帮助党掌握战场主动。 谢和赓还推动衡山游击干部训练班的举办,促进国共联合训练抗日骨干。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完成多项任务,传递国民党消极抗日证据,为党赢得舆论支持。 周恩来特别重视谢和赓的安全,任何与他相关的行动都需严格保密,以防暴露身份导致情报网崩溃。 李克农作为情报部门负责人,深知这些纪律要求,但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他在大街上偶遇谢和赓,两人简短互动。这一举动被报告后,周恩来当晚打电话指出潜在风险,如果谢和赓身份暴露,整个地下网络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李克农从此将这个失误牢记在心,一生视之为深刻教训。1962年2月,他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在医院病床上,他用最后的力气向家人表达了对这个错误的反思。 这个失误源于抗日时期的一次疏忽,当时情报工作环境复杂,任何公开接触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谢和赓的贡献不止于传递文件,他还影响桂系决策,如在两广事变中撰写信件劝白崇禧合作,避免内战消耗抗日力量。 1938年,他为白崇禧起草演讲稿,内容强调全民总动员和游击战,实际推动国共抗日合作。周恩来修改这些稿件,确保党的方针融入其中。 李克农的举动虽未造成实际损失,但暴露了纪律松懈的风险。周恩来批评后,李克农主动调整工作方法,加强联络保密措施。这个事件提醒情报工作者,细节决定成败,即使小事也关乎大局。 事件过后,李克农继续领导情报部门,在解放战争中获取大量国民党军事情报,为党决策提供支撑。 谢和赓1942年赴美留学,继续统战工作,就读西北大学,1946年回国后任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秘书。1949年后,他转入外交领域,1950年赴美任参赞,但被美方逮捕。周恩来通过战俘交换将其换回。 谢和赓晚年在北京生活,2005年11月逝世。他的情报工作为抗日和解放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李克农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获上将军衔。1962年2月9日,他因脑软化在北京逝世。这个失误成为他一生的警醒,体现了情报纪律的严肃性。
1955年,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之后周总理的
【2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