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印度全国上上下下这回真的有些“懵了”,美国突然放话要制裁,点明印度靠着进口俄罗斯石油赚快钱,让本应稳坐“宠儿”位置的印度,一下子成了被盯上的对象。 说到底,以前西方对印度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次却毫不犹豫出手,莫迪政府赶紧朝中国示好,国内更是一片嘈杂。 事实摆在眼前,西方集团永远利益当头,印度原本以为能两头讨巧,结果一不留神就成了被收拾的那个。 印度这次的窘境,其实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后自己跳进来的,西方对俄罗斯制裁越来越紧,印度却低价买进俄罗斯石油,然后再转手卖给欧洲等地,进账不少,但这操作直接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比例从1%猛涨到40%以上,美国不高兴是有理由的,觉得这是对自己制裁体系的公开挑战,与中国自用俄罗斯能源不同,印度的二道贩子行为让俄罗斯获得了更多收益,美国直接点名要敲打一顿。 为什么美国现在对印度下狠手,却对中国相对克制?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体量够大,供应链盘根错节,制裁起来自己也得遭殃。 印度呢,经济规模比中国小太多,不够“不可或缺”,所以西方说动手就动手,成本很低。美国这些年的战略重点还是防中国,不能四处树敌,只好选择在印度身上耍耍“杀鸡儆猴”的把戏。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大多自用,没有撬动全球能源板块;印度却借西方规矩赚套利钱,把自己推到最前线。 印度在地缘策略上一向两头下注,这次也没跳脱出来。莫迪一直想维持多向结盟,在美俄欧中“左右逢源”,但俄乌局势一变,空间就被压缩得死死的。 转手卖俄罗斯石油,西方恨得牙痒痒,俄罗斯也把印度当短期客户,谁都不拿它当自己的铁杆队友,这种“谁都想讨好”的策略暴露出根基不牢,没拿出能让人离不开自己的硬实力。 回看印度几十年来的生存方式,的确是靠着西方拉拢的特殊待遇成长起来的,可国际政治从来就没有感情,为利益服务才是铁律。 印度这次以为能一边赚俄油的钱,一边保住西方关系,结果一脚踏空。美国警告背后的深层意思,其实是对印度实力的不认可。 印度除了转手卖油,工业制造力薄弱,自主国防底子不够、内部矛盾重重,没能证明自己是“不可或缺”,西方外交讲究“慕强”,不扶弱,印度没立稳脚跟,就只能任人摆布。 这回美国的操作手法也不难理解,全球油市低迷,美国找到机会针对俄罗斯加码制裁,觉得正是时候收紧口子。 一边对俄罗斯下死手,一边锁定印度的套利生意,接连对俄相关银行和石油贸易相关公司发难,就是想堵住所有绕道生路。 印度作为大买家被推上黑名单,压力山大,国内外交部直接回怼美国的“选择性制裁”,但底气远不及从前。 美国口中的“伙伴”一夜变脸,也让印度媒体和精英阶层开始反思,旧有的国际地位是不是已经靠不住。 对于印度来说,现下的路没有想象中宽,彻底倒向西方,意味着失去俄罗斯能源和武器供应,自主权得让出去一半。 要是硬扛西方,强化同俄罗斯的关系,又怕扛不住经济和科技封锁,还有一种办法是去联合新兴经济体,打造全新格局,但以印度现在的产业能力和全球影响力,要走到这一步还差着不少功夫。 莫迪近期抛出对华缓和信号,其实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结构性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办法。
快报!印度突然决定了8月26日,印度突然决定少买点俄罗斯石油了。
【11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