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叫吉复卿的人,生来就不一般,一只眼睛是重瞳。他为人豪爽,专爱打抱不平。

史迹追踪者 2025-08-28 11:17:22

明朝有个叫吉复卿的人,生来就不一般,一只眼睛是重瞳。他为人豪爽,专爱打抱不平。 吉复卿和当地富户赵得夫、姜彦益是铁 哥们,交情特别深。三个人一起到福建、浙江一带做生意。 当时杭州有两个美人,蒋秋娘和陶玉箫,名气很大,赵得夫和姜彦益跟她们打得火热。吉复卿劝了好几次都没用,才两年功夫,那两人带的钱就花光了。 两人私下合计,回去把家里的产业全卖了,带着钱又去了杭州,连老婆孩子都不管了。 吉复卿急得不行,怎么劝都没用。他气呼呼地去了福建,临走前摆酒告别,苦口婆心地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朋友就该说真话。你们这样不对,总该为家里的老婆孩子想想吧?" 两人假意应着:"哥说得对,我们知道该收敛了。" 吉复卿在福州做生意,顺顺当当过了三年,才坐船回来。路过杭州时,先去打听那两人的消息,结果在路上撞见两人。 两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吉复卿拉住他们的手,心里非常难受。 吉复卿把他们带上船,给他们换了新衣服,拿出好饭招待,又安慰又关心。 两人哭得稀里哗啦:"都怪我们不听你的话,才落到这步田地!那些美人太没良心,我们花了那么多钱,昨天路过她们门口,居然赶我们走。这口气咽不下,非杀 了她们不可!" 吉复卿劝道:"那种地方就是这样,犯得着生气吗?赶紧收拾东西回家,要是需要本钱,我这儿有,尽管拿去。朋友不就该互相帮衬吗?” 于是各借给他们两万块钱。 可两人拿着钱,转身又去找美人。JI女见他们穿得光鲜,挺惊讶的,又像以前那样招待。 吉复卿催他们回家,两人骗他说:"我们收拾一下就走,你先走。" 吉复卿说:"我一走,你们肯定不走。我也不会丢下你们!" 没过几天,姜彦益突然病倒在JI院里。赵得夫也被传染了,不到十天,两人都死了。 吉复卿哭得特别伤心,给他们买了丝绸寿衣和上好的棺材,按规矩办了丧事,暂时把灵 柩寄放在灵隐寺的僧舍里。开船离开时,又带着酒菜去祭奠了一番。 回家后,他专 程去看望两人的家人,告诉他们事情的经过,说了安葬的情况,又拿出四万缗钱交给两家,安慰说:"你们丈夫的尸骨,等我下次路过杭州,一定带回来找块好地方安葬,放心吧。" 后来吉复卿去两浙做生意,赚了十倍的钱。 他亲 自去灵隐寺,把两人的尸骨带回无锡的山里,买了块地安葬,还请僧人做了三天三夜的法 事,为两人祈 福。 就这样,他的义 气在江 湖上传开了。 不久遇上元末战 乱,大家都慌慌的,吉复卿也没辙,只能在家坐着。 突然,赵得夫和姜彦益一块儿来了,吉复卿忘了他们已经死了,高兴地招呼他们。 姜彦益说:"你怎么闷在家里发愁,好像有心事?" 吉复卿说了战乱的事,两人说:"没事,我们已经求了上天,让我们带阴 兵 保 护你 全家。" 说完就不见了,吉复卿这才想起他们早就死了。 从那以后,就算外面打仗,吉复卿家也平平安安,没受什么惊吓。 到了洪武己酉年,吉复卿八十一岁,无病去世。 又过了两年,同县的徐建寅在四川苍溪县做县丞,在山里看见一队人马,旌旗铠甲齐全,随从有一百多人,排场很大,领头的正是吉复卿。 吉复卿看见他,说:"听说你在这儿做官,早就想见见你。" 下马跟他聊天,问了不少家乡和他家的事。 徐建寅赶紧行礼问:"您不是去世了吗?怎么会在这儿?" 吉复卿说:"上天因为我有点阴 德,让我做了两川都辖院主者。全四川的土地神、山神等都归我管。前面村子的古庙就是我的办公地,手下缺两个判官,我已经保举了赵得夫和姜彦益,他们很快就到。你帮我把庙修一下,我会保 佑这地方的百姓。" 徐建寅赶紧请教为 官之道。吉复卿说:"就两个字:廉、恕。廉洁才能约束自己,宽厚才能亲近百姓。廉洁了,心性就正;宽厚了,百姓才服。百姓服了,教 化就行得通,这就够了。" 说完骑马就走了,快得像飞一样。 徐建寅愣了半天,往前走了走,果然看见山顶有座旧庙。当地老人说:"这是都辖相公庙,早就破败了,最近总有人看见有骑马带随从的人进出。我们正打算重 修,还没动工呢。" 徐建寅把遇见吉复卿的事告诉了大家,还出钱资助修庙。堂里塑了吉复卿的像,东西厢房塑了赵得夫和姜彦益的像。他又请夔州太守写了碑文,记述吉复卿的事迹。 从此,这庙香火不断,当地人遇着水旱 灾 害、生病什么的,来祈祷都很灵。 后来,徐建寅任期满回家,去看望吉复卿的家人,说起这事。吉复卿的儿子说:"我前段时间梦见赵得夫和姜彦益,说被先父举 荐做了判官,要启程来上任,特意来告别。“ “他俩的家人也做了同样的梦,当时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现在听你一说,才知道先父成了神,他对那两位朋友,真是做到生死之交了!" 本篇故事源于《剪灯余话》,吉复卿真是算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了,有此好报也是应得的。

0 阅读:3
史迹追踪者

史迹追踪者

追踪史迹,还原历史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