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吞并加沙?内塔尼亚胡以为自己是谁 这话听起来像某个中东狂人的梦呓,眼下加沙地带的硝烟背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推动一项名为“大以色列”的计划,不仅意图吞并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甚至还将叙利亚、黎巴嫩等周边国家也划入版图。 但国际社会显然不买账,8月23日,以色列进攻沙城中心的萨布拉街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而这种军事推进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领土蚕食,耐人寻味的是,内塔尼亚胡的行动竟获得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全力支持”,后者希望以军“速战速决”,避免战事延宕。 然而,军事冒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内塔尼亚胡的野心背后藏着国内政治的算盘,但这种赌注式的决策正在引发反弹。 不仅以色列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游行,就连军方高层也因占领计划产生内讧,部分人士担心国际压力将把以色列拖入孤立。 更戏剧性的是,曾经盟友也开始倒戈,挪威外交部公开表示,若内塔尼亚胡踏上其国土,将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逮捕令。 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8国联合发声,谴责以色列的扩张行径,英国甚至威胁若以方不停火,将在9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这种外交上的“众叛亲离”暗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强权政治的时代正在过去,规则和道义仍是国际社会不可逾越的底线。 内塔尼亚胡的困境在于,他低估了国际社会对规则的重现,吞并行为违反日内瓦公约和联合国决议,这种挑战集体秩序的行为,终将遭到反噬,并在经济层面已经显现。 特朗普的支持或许是一根稻草,但也可能是一剂毒药,美国内部对以色列的民意支持率已降至32%,而特朗普的“速战速决”要求更像是在国内舆论和盟友压力间的摇摆,美国霸权衰退的背景下,盲目依附单极策略显然不再明智。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从不简单重复,内塔尼亚胡的“大以色列”计划,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试图通过武力重塑版图的尝试,它们大多以失败告终,不是因为缺乏军事能力,而是因为忽视了民族自觉与国际共识的力量。 阿拉伯世界的联合反对、土耳其和埃及的外长磋商,以及伊朗等地区力量的战略调整,都在暗示一个多极化的中东正在形成。 或许,内塔尼亚胡该问问自己:以色列是要做中东的“堡垒”,还是成为地区的“伙伴”、是继续依靠武力扩张,还是通过对话赢得安全。 真正的权力不是能占领多少土地,而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符合历史方向的选择,遗憾的是,内塔尼亚胡似乎还没学会这一课。
以色列吞并加沙?内塔尼亚胡以为自己是谁 这话听起来像某个中东狂人的梦呓,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28 11:29:38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