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44岁的贾平凹,娶27岁的护士郭梅为妻。婚后,他问妻子:“我每周可不可以去一趟前妻那里,履行一下丈夫的责任?”没想到,郭梅居然同意了,这令贾平凹大呼:“这辈子值了!” 2008年,贾平凹凭借《秦腔》斩获茅盾文学奖,站在领奖台上,他握着奖杯说:“这本书的背后,藏着我最该感谢的人。” 台下,妻子郭梅眼中含泪,轻轻鼓掌——她比谁都清楚,丈夫口中“该感谢的人”,不仅是自己,还有那段被外人视作“复杂”的家庭关系。 12年前,正是她点头同意贾平凹每周去前妻韩俊芳家,才让这个重组家庭少了隔阂,也让贾平凹能安心沉浸在文学世界里。 1993年,西安一家医院的病房里,24岁的护士郭梅第一次见到贾平凹。那时的他刚经历离婚,整个人透着疲惫。 1992年,与韩俊芳结束14年婚姻后,他独自带着女儿贾浅浅生活,写作也陷入瓶颈。 郭梅护理时发现,这位作家床头总放着几本自己的作品,便试着聊起《商州》里的乡村故事,没成想,贾平凹竟打开了话匣子,从书中的人物谈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 一来二去,病房成了两人交流的小天地,郭梅的细心与对文学的理解,慢慢成了贾平凹低谷时的慰藉。 而贾平凹与韩俊芳的故事,早在16年前就已开始。1977年,25岁的贾平凹在西安街头偶遇韩俊芳,她正准备去大学进修,清秀的模样瞬间吸引了他。 托同学牵线后,贾平凹几次约韩俊芳见面,聊起文学与未来,渐渐生出情愫。可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贾平凹的父亲觉得韩俊芳家是富农出身,不适合; 韩俊芳的父亲则嫌贾平凹长相普通,担心女儿跟着受苦。但贾平凹认准了韩俊芳,硬是顶着压力,在1978年腊月,用一间6平米的宿舍当婚房,把她娶回了家。 婚后前几年,日子虽清苦却温馨。韩俊芳包揽了家务,照顾公公,还支持贾平凹写作——1980年女儿贾浅浅出生时,贾平凹正在赶稿,是韩俊芳独自应对生产,没让他分心。 可随着时间推移,两人的差异越来越明显:贾平凹沉浸在文字世界里,追求精神共鸣;韩俊芳则更在意现实生活,操心柴米油盐。 这样的分歧多了,感情也渐渐有了裂痕,到1992年,因猜忌与无法调和的矛盾,韩俊芳提出离婚,带着女儿独自生活。 1996年,44岁的贾平凹与27岁的郭梅结婚。新婚不久,贾平凹却始终惦记着前妻和女儿——贾浅浅才16岁,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而韩俊芳一个人带孩子,日子过得不容易。 纠结了好几晚,他终于鼓起勇气跟郭梅说:“我想每周去一趟俊芳那里,看看浅浅,也帮衬她一把,就当……尽点责任。” 说完,他紧张地等着回应,生怕郭梅误会。可郭梅却笑着说:“你是浅浅的爸爸,该去。要是不放心,下次我跟你一起去,给孩子带点零食。” 郭梅的通透,让贾平凹松了口气。从那以后,每周去韩俊芳家成了常态。有时郭梅陪着去,会主动帮韩俊芳做家务,跟她聊贾浅浅在学校的事; 韩俊芳也渐渐放下了过往的芥蒂,对郭梅多了份感激。 2004年贾浅浅结婚时,三人同时出现在婚礼现场,贾平凹牵着女儿的手,韩俊芳和郭梅站在一旁,笑着送上祝福,没有尴尬,只有对孩子共同的疼爱。 婚后的郭梅,为了支持贾平凹写作,干脆辞了护士的工作。她知道贾平凹写作时需要安静,就把书房整理得一尘不染,自己做事时轻手轻脚; 他熬夜写稿,她就温着牛奶、备着点心,等他忙完一起休息。2005年,贾平凹开始创作《秦腔》,常常对着稿子发呆,郭梅从不打扰,只在他困惑时,静静听他倾诉对乡村变迁的思考。 正是这份安稳的陪伴,让贾平凹能全身心投入,写出了这部后来获奖的经典。 如今,贾平凹常说:“婚姻不是占有,而是理解。”郭梅用她的理解,不仅成全了丈夫对家庭的责任,更让两个原本可能对立的家庭,变成了彼此温暖的依靠。 信息来源:中新网《贾平凹遭好友曝婚变内幕 上演8个月离婚大战》 海峡导报《贾平凹娶小17岁护士,新婚当天,提了个过分要求,妻子含泪:好!》 中国网教育《读完贾平凹的<暂坐>后才明白:女性最大的魅力在于独立和内涵,幸福应该是自己争取和创造的,而不是依附于男性》
1996年,44岁的贾平凹,娶27岁的护士郭梅为妻。婚后,他问妻子:“我每周可不
小怪兽说热点
2025-08-28 19:18:41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