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内地过去香港发展,利智、刘嘉玲受尽歧视与屈辱,为什么王菲却是例外? 主要信源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8-28 20:07:13

同是内地过去香港发展,利智、刘嘉玲受尽歧视与屈辱,为什么王菲却是例外? 主要信源:(凤凰网——王菲衣着随意赴港血拼 被围观不失天后风度;澎湃新闻——聊聊王菲(二):成为巨星前,那段迷惘的岁月) 王菲是华语乐坛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的音乐生涯跨越数十年,至今仍拥有广泛影响力。 这位出生于北京的女歌手,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华语歌手,创造了华语乐坛的历史纪录。 王菲的母亲夏桂影是煤矿文工团的女高音歌手,王菲继承了母亲优越的音乐天赋。 中学时期,她加入银河少年合唱团,这个合唱团培养过蔡国庆、蔡明等众多艺术家。 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王菲被唱片公司选中,录制了第一张专辑《风从哪里来》,翻唱邓丽君的歌曲,销量相当不错。 随后她又录制了几张翻唱专辑,但都未能让听众记住她的名字。 高中毕业后,王菲随父亲移居香港,并拜在香港著名声乐老师戴思聪门下。 戴思聪曾培养过刘德华、梅艳芳等巨星,他对王菲的天赋赞不绝口,认为她在香港演艺圈无人能及。 在戴思聪的引荐下,王菲参加亚太金铮创作歌曲大赛,凭借《仍是旧句子》获得季军,随后签约新艺宝唱片公司。 公司建议她将艺名改为“王靖雯”,认为更具本地色彩。 可王菲在香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最初的三张专辑销量一张不如一张。 这些专辑延续了邓丽君甜美情歌的风格,缺乏个人特色,加上造型被媒体批评“老土”,使她在香港乐坛一度陷入困境。 与同期从内地赴港发展的利智、刘嘉玲等人不同,王菲没有遭遇明显的歧视问题。 利智曾因“大陆妹”的身份被嘲笑土气,甚至在试镜时被当面羞辱;刘嘉玲也因口音和打扮被港媒嘲讽。 而王菲虽然最初造型被批,但很快得到公司重新包装,这或许得益于她拜在戴思聪门下,有了业界权威的提携,以及香港乐坛当时正需要新鲜血液补充。 1991年,王菲赴美求学,这段经历让她找回了自信。 次年返港后,她推出专辑,其中《容易受伤的女人》一曲让她红极一时。 当时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相继淡出,香港乐坛急需新生代接班人,王菲恰逢其时地填补了这个空缺。 真正让王菲确立个人风格的,是她与摇滚音乐人窦唯的相遇。 窦唯作为黑豹乐队主唱,是中国摇滚乐的先驱人物。 两人合作推出了《天空》、《讨好自己》等专辑,其中《浮躁》专辑让王菲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这段合作不仅改变了王菲的音乐风格,也改变了她的个人生活。 两人相恋结婚,生下女儿窦靖童,名字寓意窦唯和王靖雯的孩子。 但这段婚姻并未长久,因两地分居和第三者介入,1999年王菲与窦唯离婚。 离婚后,王菲始终保持沉默,从未公开谈论过这段感情。 2005年,王菲与演员李亚鹏再婚,并一度隐退歌坛相夫教子。 2013年,两人离婚,王菲在微博上写道:“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很好你也保重。” 2015年,王菲与谢霆锋复合,这段年龄相差11岁的恋情引起广泛关注。 两人曾在2000年相恋,后因故分手,如今再度走到一起。 纵观王菲的音乐生涯,她的成功不仅源于天赋,更在于她特立独行的个性。 她从不迎合媒体,不讨好市场,坚持做自己。 这种特质使她在华语乐坛独树一帜,成为难以复制的传奇。 她的音乐作品跨越数十年,从《容易受伤的女人》到《流年》,从《红豆》到《传奇》,每首歌都承载着一段时代的记忆。 与其他内地赴港艺人相比,王菲的成功之路显得较为顺畅。 这既得益于她的音乐天赋和独特个性,也离不开香港乐坛当时的需求和机遇。 她没有被香港的娱乐工业完全同化,而是保持了自己的特色,最终成为华语乐坛不可或缺的声音。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78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

雕塑艺术之魅力